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他山之石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tā shān zhī sh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ā shān zhī shí
解釋:
  1. 比喻可借以改正缺失的外力。語本《詩經.小雅.鶴鳴》。
    【例】某些國家發展捷運的成功經驗,正是我們今日的他山之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他山之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ā shān zhī shí
解釋:
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參見「它山之石,可以為錯」條。唐.楊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託無愧之銘,跋涉載勞於千仞,訪他山之石,東西向踰萬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他山之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似詞 參考之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