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屜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ㄓㄨㄛㄍㄨㄟˋㄓㄨㄥㄎㄜˇㄧˇㄙㄨㄟˊㄧˋㄔㄡㄉㄨㄥˋㄘㄨㄣˊㄈㄤˋㄨˋㄆㄧㄣˇ˙ㄉㄜㄍㄜˊㄘㄥˊㄖㄨˊ:「ㄔㄡㄊ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屜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桌櫃中可以隨意抽動、存放物品的隔層。
    【例】抽屜
  2. 蒸籠的簡稱。如蒸籠的隔層稱為「籠屜」,蓋子稱為「屜帽」。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桌櫃中可以隨意抽動、存放物品的隔層。如:「抽屜」。北周.庾信〈鏡賦〉:「暫設妝奩,還抽鏡屜。」
2.蒸籠的簡稱。如蒸籠的隔層稱為「籠屜」,蓋子稱為「屜帽」。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u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抽屜。
  2. 抽屜
同義詞: 屜仔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ㄊㄧˋ

1. 桌櫃中可抽動、存放物品之隔層。北周.庾信〈鏡賦〉:「暫設妝奩,還抽鏡屜。」《紅樓夢》第八四回:「寶玉連忙叫人傳話與焙茗,叫他往學房中去,我書桌子抽屜裡有一本薄薄兒竹紙本子,上面寫著『窗課』兩字的就是,快拿來。」

2. 蒸籠之簡稱。如蒸籠之隔層稱為「籠屜」,蓋稱為「屜帽」。《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大沙鍋裡的飯因坐在膛罐口上,還是熱騰騰的,籠屜裡又蓋著一屜饅頭。」

3. 「屜子」:裝於床、椅或窗上,用來隔層之活動格狀物。《紅樓夢》第二五回:「一時下了窗子,隔著紗屜子,向外看的真切。」《紅樓夢》第三三回:「還不快進去把那藤屜子春凳抬出來呢!」亦作「屜兒」。

㈡ㄒㄧㄝˋ

@B00775

注音: ㈠ㄊㄧˋ ㈡ㄒㄧ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屜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