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牛角江珧蛤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牛角江珧蛤
英文名: Atrina pectinata
描述:
殼形如一直角梯形,從殼頂到背部平直,這平直線就是連接雙殼的韌帶。殼為黃綠色,殼上有生長輪。自殼頂有十五到二十條明顯的放射肋。殼內面的背側後端有不發達的真珠層。
分布:
台灣分布: 台南市安平,台南縣中洲,屏東縣東港,屏東縣恆春半島,恆春,大樹房,屏東後灣,澎湖,蘭嶼,高雄縣,金門金寧,金城,金沙世界分布 : 牛角江珧蛤通常產於日本及中國大陸、而臺灣則自臺中、臺南安平、高雄興達港、中洲、東港直到恆春以及澎湖一帶均有採收到的記錄、尤其以臺南到高雄一帶的海域出現最多。遼寧、山東、浙江洞頭、福建、廣東、香港、廣西、海南三亞、榆林、廣東省潮陽海門、汕尾、澳頭、東平、海南島榆林港、三亞等、在日本海、中國的黃、東、南海、菲律賓、澳洲、印度洋、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
作者: 臺灣貝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