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分崩蕩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稱為「冉有」。 (2)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
勢傾朝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權勢極大,可以壓倒朝廷民間。《魏書.卷四七.盧玄傳》:「時靈太后臨朝,黃門侍郎李神軌勢傾朝野,求結婚姻。」《南史.卷一九.謝方明傳》:「桓玄克建鄴,丹陽尹範之勢傾朝野,欲以女嫁方明,方明終不回。」
耿耿丹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忠心耿耿」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九歎》是劉向為追念屈原忠信之節操而作,表面上是吟詠屈原,實際上是自歎身世。在〈惜賢〉篇中,劉向舉王子僑、申徒狄、許由、伯夷、介之推、申生、和、伍子胥、比干的事蹟,說明自己雖具他們的清高忠直,也一樣不免被陷害。他本想放棄高尚的品德,但內心因此感到痛苦而作罷;也想要迎合世俗,無奈心意閉塞而不能開竅。在渾濁的環境裡,即使呈獻自己微不足道的誠信,卻仍然被小人離間而壅蔽。劉向深嘆有志難伸,只得心悲忿而涕橫流。「忠心耿耿」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極為忠誠。
笑面夜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表面和善而心地險惡的人。宋.陳次升〈彈蔡京第三狀〉:「毒流天下,實不忍聞其事,主行雖在章惇,實啟之,時人目之為『笑面夜叉』。」也作「笑夜叉」。
價重連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價值連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韓非子.和氏》記載,楚人和自楚國山中得到一塊玉璞,奉獻給楚厲王,經玉工鑑定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為和騙他,於是砍去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和再次獻上玉璞,結果玉璞仍然被鑑定為石頭,和又被砍去右腳。到了文王即位,和抱著玉璞在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哭得淚盡泣血,文王得知這件事,命玉工把玉璞剖開,得到一塊寶玉,於是將它琢磨成璧,命名為「和氏璧」。後來這璧被戰國趙惠文王輾轉得到,秦昭襄王聞知此事,就派使者送信給趙惠文王,表示願意以十五座城池換他的和氏璧。因為這十五座城區當是相連,所以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價值連城」,用來形容物品十分珍貴。
三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三種自相矛盾的行為。《三國志.卷一三.魏書》:「王肅直諒多聞。」南朝宋.裴松之.注:「劉寔以為肅方於事上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榮貴而不求苟合,此二反也。吝惜財物而治身不穢,此三反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望之云:『郗公體中有三反:方於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貞,大脩計校,二反。自好讀書,憎人學問,三反。』」
聲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拱手作揖,作聲致敬。《清平山堂話本.夔關姚弔諸葛》:「夢一黃巾使者,手執文書,進前聲喏。」《水滸傳》第一一回:「朱貴、林冲向前聲喏了。林冲立在朱貴側邊。」
有眼不識荊山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荊山玉,春秋時代楚國人和在荊山發現的璞玉,兩次獻給楚王,都被認為是普通的石頭。「有眼不識荊山玉」比喻認不出名貴的物品或傑出的人物。如:「這麼純淨的水晶,你竟然當成玻璃,真是有眼不識荊山玉。」《金瓶梅詞話》第二一回:「我西門慶一時昏昧,不聽你之良言,辜負你的好意。正是:『有眼不識荊山玉,拿著頑石一樣看;過後知君子,方纔識好人。』千萬作饒恕我則個!」
亂作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稱為「冉有」。 (2)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見「分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
禍生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稱為「冉有」。 (2)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見「分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