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經決定或確定。如:「工程的藍圖定,就該早日動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陰曆十五為望,十六為望,古時稱「望」之時間則較長,或指十四、十五至二十三、二十四之時段。宋.蘇軾〈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間連詞。用在全句或下半句的句頭,表示上文所發生的情況或動作後不久。《論語.憲問》:「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左傳.僖公十五年》:「晉侯許賂中大夫,而皆背之。」
得利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前已擁有、獲得的利益。通常是指個人或小群體而言。如:「每個人都護著得利益,不肯犧牲,那公眾的利益誰來管?」
得隴,復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東觀漢記.卷二三.隗囂載傳》:「西城若下,便可將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平隴,復望蜀。」比喻貪求無厭,不知滿足。《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得隴,復望蜀,人之常情,嘗著滋味,如何還好罷得?」
東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陽從東方出來。唐.馮翊《桂苑叢談.崔張自稱俠》:「五鼓絕聲,東曦駕,杳無蹤跡。」《聊齋志異.卷四.促織》:「東曦駕,僵臥長愁。」
不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責難。參見「往不咎」條。《清史稿.卷五二一.藩部列傳四.喀爾喀土謝圖汗部》:「爾等遵旨服罪,朕不咎往,其應歸巴林人畜缺少之數,悉從寬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詞。通常用在上半句話的句首,表示前提,後再加以推論。《水滸傳》第三三回:「是恁地,卻容易。」《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要參他功名,是無隙可乘,又咽不下這口惡氣。」也作「然」。
成事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經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多指未經合理程序,先造成一種事實狀態以尋求他人的認可。如:「這棟大樓改建案已經通過,如今成事實,抗爭無益,大家只好趕緊搬遷了。」
明且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且哲,以保其身」是讚美人有智慧,明於道理,又能辨察事情的曲折原委,所以凡事處置得宜,而能保全自己,不會落人口實,或陷入困境;語出〔詩經‧大雅‧蒸民〕第四篇。此詩前三篇描述周宣王時的一位賢能的大臣仲山甫輔佐宣王,安定天下,不但把一切事情都處理的很好,自己在百忙之中,始終維持清明的頭腦,明察事理,所以保全了自己和自己的聲望,而且保身的真諦,是在保持有用之身,以便做更多有益於天下國家的大事。現在的成語「明哲保身」便是由此而來,但在沿用久之後,往往當做不認真負責、不堅持原則,只求保全自己的藉口,和原意已經大相逕庭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