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發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哆嗦、戰慄、顫抖、顫動、顫慄、震動
|
滴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囉嗦。《西遊記》第二○回:「八戒道:『老兒滴答甚麼,誰和你發課,說甚麼五爻六爻;有飯只管添將來就是。』」
|
囉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多言不止。《紅樓夢》第五一回:「你老且別去,我們小爺囉唆,恐怕還有話說。」也作「囉囌」、「囉嗦」。
2.麻煩。《紅樓夢》第五四回:「好囉唆!……我看著人忙著收東西還鬧不清,那裡還知道底下的事了。」也作「囉囌」、「囉嗦」。
|
打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理睬。如:「她很囉嗦,我懶得打理她。」
|
信口開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指婦女日常瑣碎的工作。段,通「緞」。疋,音ㄆ|ˇ,同「匹」。
(5) 絮絮聒聒:形容言語瑣碎囉嗦。
(6) 張孔目:即張珪,為本雜劇中主角之一。孔目,掌管文書檔案的小官。
(7) 緣木求魚: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見「緣木求魚」。
(8) 魯齋郎:本雜劇中的主人公。仗著權勢而為非作歹,強奪人妻女,後被包拯用計斬除。
(9) 暴虎馮河:比喻人有勇而無謀。暴,徒手搏鬥。馮,音ㄆ|ㄥˊ,徒步渡河。見「暴虎馮河」。〔參考資料〕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你那裡休聒,不當一個信口開合。知他命福是如何?我做一個夫人也做得過。■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據《元曲選》引)是誰將我...
|
放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囉嗦、騷擾、找麻煩。《金瓶梅》第三八回:「第二的不知高低,氣不憤,走這裡放水,被他撞見了,拏到衙門裡打了個臭死,至今再不敢來了。」
|
叨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囉嗦、多話。《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二》:「李洪信叨叨地何曾住口,知遠那窮神怎生甘受。」《紅樓夢》第七五回:「賈珍見他酒後叨叨,恐人聽見不雅,連忙用話勸解。」
|
絮絮聒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言語瑣碎囉嗦。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一折:「這廝又來了,走將來絮絮聒聒的,我不聽他這窮言餓語的。」《水滸傳》第一六回:「那十一個廂禁軍,口裡諵諵訥訥地怨暢。兩個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搬口。」
|
嘴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囉嗦。《紅樓夢》第六二回:「二則姨媽老人家嘴碎,饒這麼樣,我還聽見常說你們不知過日子,只會糟塌東西,不知惜福呢。」也作「嘴頻」。
|
鶻崙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蘿蔔頭,天下人皆知,趙州去參見南泉,也是天下人皆知。這位僧人明知故問,所以趙州才會如此回答,不跟他囉嗦。恰如曾經有僧人問九峰和尚:「是否見過延壽和尚?」九峰回答說:「山前的麥子成熟沒?」這個回答和趙州的回答剛好呼應。就像是兩枝無孔的大鐵槌,一敲就定。趙州和尚本無機心,想不到僧人輕輕一問,得了個瞪大眼睛的訝異。此番對答,若是有智慧的人,可以細嚼慢嚥,意趣無窮;沒有智慧的人,可能會像一口把棗子吞下肚,索然無味,不知所云。後來「囫圇吞棗」就從《碧巖錄》原文中的「渾崙吞個棗」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