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扼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手握腕,以表示內心的情緒:(1)失意的樣子。《醉醒石》第一四回:「故寒窗扼腕,靜舍悲歌,便做出三上書,幾叩門根柢。」(2)憤怒的樣子。《戰國策.燕策三》:「樊於期偏扼腕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舊唐書.卷一八七.忠義列傳上.王義方》:「姦臣肆虐,足使忠臣抗憤,義士扼腕。」(3)表示得意、振奮。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見一善則盱衡扼腕,遇一才則揚眉抵掌。」唐.白行簡《李娃傳》:「扼腕頓顙而登,乃歌『白馬』之詞。」(4)表示同情與惋惜。《螢窗異草.秦吉了》:「不意妾半途折翼,致姊竟遭爍金,負屈重泉,良堪扼腕。」《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人家知道他於這個小兒子鍾愛特甚,見了面都著實代為扼腕。」也作「搤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迎合、偏。如:「阿附」、「阿私」、「諂媚阿諛」。《孟子.公孫丑上》:「智足以知聖人,汙不至阿其所好。」《呂氏春秋.離俗覽.高義》:「阿有罪,廢國法,不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迎接。《書經.顧命》:「以二干戈,虎賁百人,逆子釗於南門之外。」宋.蘇軾〈留侯論〉:「楚莊王伐鄭,鄭伯肉牽羊以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荊木製成的鞭子,古代用作刑杖。《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肉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無可奈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2>偏扼腕3>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4>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5>。太子6>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溫舒》。 (2) 樊於期:?∼西元前227,戰國時秦將。避罪於燕,得燕太子丹之庇護,後因荊軻欲替太子丹殺秦王,希望得其首級以入秦,遂自刎而死。 (3) 偏扼腕:偏露一臂。扼腕,用手握腕。形容憤慨已極。 (4) 切齒拊心:怨恨至牙齒切磨,拍...
上下其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國的穿封戌在攻打鄭國時俘虜了鄭國的守將皇頡,王子圍欲與之爭功,請伯州犁為其裁決,伯州犁有意偏王子圍,以手高舉和向下的動作示意皇頡承認自己為王子圍所俘。典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後比喻玩弄手段,暗中作弊。《舊唐書.卷七一.魏徵傳》:「昔州黎上下其手,楚國之法遂差。」《文明小史》第二九回:「那時刑部堂官,是個部曹出身,律例盤得極熟,大約部辦也拿他不住,不能上下其手。」
危如累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非子.十過》1>奚謂國小無禮?昔者晉公子重耳出亡,過於曹,曹君裼而觀之。釐負羈與叔瞻侍於前。叔瞻謂曹君曰:「臣觀晉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無禮,彼若有時反國而起兵,即恐為曹傷,君不如殺之。」曹君弗聽。……重耳即位三年,舉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懸叔瞻而出之,我且殺而以為大戮。」又令人告釐負羈曰:「軍旅薄城,吾知子不違也。其表子之閭,寡人將以為令,令軍勿敢犯。」曹人聞之,率其親戚而保釐負羈之閭者,七百餘家,此禮之所用也,故曹2>,小國也,而迫於晉3>、楚4>之閒,其君之危,猶累卵也,而以無禮涖之,此所以絕世也,故曰「國小無禮」。不用諫臣,則絕世之勢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
偏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不公、偏、偏私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路不拾遺」的實際例子,分別在《韓非子.內...
通宵達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殘暴昏狂。常常飲酒、歌舞而從不停止,從早上到晚上,再從夜晚到天明。有時甚至做出不合國君身分的動作,露形體,穿著胡服,披散著頭髮,生活極為奢靡。他不再留心於治理國事,又大事營造宮室,修建長城,以致於舉國騷擾,人民為賦役所苦,負擔沉重,政治紛亂。後來「通宵達旦」這句成語可能就從《北齊書.卷四.文宣帝紀》的「從旦通宵」演變而出,用來指一整夜到天亮,亦用來形容徹夜地工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