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布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真信義處世。《周書.卷三○.于翼傳》:「翼又推布信,事存寬簡,夷夏感悅,比之大小馮君焉。」
相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待人。如:「他為人光明磊落,交朋友,必推相見。」
趙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081~1129)字德父,宋密州諸城人,娶李清照為妻。夫妻倆皆嗜好金石書畫,家藏三代彞品,及漢、唐以來石刻甚多。曾仿歐陽修集古錄例,著《金石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懇敬慎。《南史.卷二○.謝弘微傳》:「晨夕瞻奉,盡其敬。」《紅樓夢》第三五回:「常有人傳說,才貌俱全。雖自未親睹,然遐思遙愛之心十分敬。」
盡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盡性是說只有生命最為真實無妄的人,可以圓滿地實現本性。〔中庸〕第二十二章說:「唯天下至,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至者其生命全幅是天理,沒有絲毫私欲含藏其中的人,這樣的人,才可以圓滿地實現本性。而本性的實現,一定要以一切人、一切物的本性也能實現為目的。因為道德心的實踐要求,沒有一定的範圍,也沒有止境的,必求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而以萬物為一體。又由此可知〔中庸〕所說的性,雖是以道德為內容的人之本性,但又不限於人,而為一切存在所以能存在之根據,即此性也是天道本身,遍及於一切存在...
團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心意地團結在一起。如:「國難當頭,大家應精團結,共體時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懇樸實。如:「他的樸得到眾人的信任。」
明之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子全書‧正蒙‧明篇〕中說:「明所知,乃天德良知,非聞見小知而已。」張載將「知」分為二類:一是感性之知,即聞見之知,是後天獲得的;一是理性之知,即明之知,是先天具有的。二者層次不同,他說:「充其德性,則為上智;安於見聞,則為下愚。」張載所重視的「知」是明之知,而非聞見之知。但他也承認聞見之知,有驗證的功能,有時也是需要的。他說:「聞見不足以盡物,然又需要他,耳目不得,則是木石,要他便合得內外之道,若不聞不見又何驗?」(〔語錄抄〕)
  明之知乃天德良知,是與生俱來的,非經驗的,故不可能經由聞見之知而產生。張載說:「見聞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於見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裡害怕、恐懼。《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恐得罪非小,不得已夤夜奔逃,潛匿村墟。」《文明小史》第二二回:「那撫院是膽小的人,恐風聲大了,弄成一個無私有弊。」
相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相告是〔韓詩外傳‧卷二〕傳述的一則因實不欺而消弭兵禍的故事。據說楚莊王率兵攻打宋國,包圍了宋的都城,兩軍相持了很久,楚軍只剩下七天分的存糧,楚莊王說:如果糧食用盡還攻不下宋國,就要班師回國了。於是派元帥司馬子反登上攻城的梯子,觀察城內的狀況。宋國人看見了,也派大臣華元爬上梯子,兩人可以在梯子上說話。子反問華元宋國城內的狀況。華元說:已經困乏到百姓交換各自的小孩當食物,用屍骨當柴燒的地步。子反問華元為什麼把實情告訴敵人?華元說:「我聽說君子看到別人困乏就會生出憐憫心;小人看到別人困乏才會幸災樂禍,我看您像是君子,所以告訴您實話。」子反說:「好!您努力堅守吧。我們也只剩下七天的糧食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