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論語.子罕》:「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晉.夏侯湛〈子騫贊〉:「聖既擬天,賢亦希聖。」
諱莫如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牙,等莊公去世後,就輔佐子般代行國事。但這種作法引起慶父不服,於是派人將子般殺害,立莊公的另一個兒子公為國君。兩年後,又將公殺害,並再意圖謀害繼位的僖公。僖公也是莊公的兒子,慶父打算斷絕莊公的後代,便可名正言順繼承王位。不料僖公已先被季友帶出國,慶父眼見計畫落空,不得不逃出魯國,前往齊地的莒國避難。季友後來將僖公帶回魯國繼承王位,另一方面要求莒國交出慶父。慶父在押解回國的途中,要求僖公原諒未果後,自縊而亡。慶父為奪王位兩弒嗣君,致使魯國動盪不安,後因而有「慶父不死,魯難未已」之語,比喻首惡不除,則禍亂不能平息。孔子將這段歷史寫入《春秋》中,但對於慶父出奔,只寫了一句:「公子慶父如齊。」「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乘船渡水。《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唐.韓愈〈已賦〉:「行舟楫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治理。《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齊懷王劉閎傳》:「保國乂民,可不敬與!」唐.韓愈〈爭臣論〉:「其時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在一旁陪著。《論語.先進》:「子侍側,誾誾如也。」《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
行屍走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一二五.文學.寡學》:「周原伯不說學。子馬曰:『學,殖也,不殖將落。原氏其亡乎!』任末曰:『人不學者,雖存乃行屍走肉耳!』韓文公曰:『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衰微、衰弱。《史記.卷一七.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序》:「厲、幽之後,王室缺,侯伯彊國興焉,天子微,弗能正。」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昔者夫子王道之缺,傷斯文之墜。」
具體而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總體內容大多具備了,只是形體或規模較小而已。《孟子.公孫丑上》:「子夏、子游、子張皆有聖人之一體;冉牛、子、顏淵,則具體而微。」唐.白居易〈醉吟先生傳〉:「所居有池五六畝,竹數千竿,喬木數十株,臺榭舟橋,具體而微。」
攀龍附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揚雄《法言.淵騫》中對顏淵、子騫評論道:孔子的再傳弟子,現在多已不為人知,那為何顏淵、子騫卻不然呢?因為他們依附著孔子,有如「攀龍鱗,附鳳翼」,乘風而上,勃勃升騰,其他人都無法跟上。因為得到孔子的盛名之助而讓世人能夠認識他們,不至於湮沒無聞。後來「攀龍附鳳」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攀龍鱗,附鳳翼」演變而出,本比喻依仗有聲望的人,後多用來比喻巴結權貴,以求晉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占卜的文辭。《左傳.公二年》:「成風聞成季之繇,乃事之。」《文選.潘岳.西征賦》:「既定鼎于郟鄏,遂鑽龜而啟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