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問專精純正的者。《漢書.卷五一.賈山傳》:「所言涉獵書記,不能為醇。」《南史.卷七一.林傳.何佟之傳》:「佟之少好三禮,師心獨學,強力專精……委曲誘誨,都下稱其醇。」也作「純」。
碩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老德高望重的者。唐.張九齡〈論教皇太子狀〉:「必使耆碩德,為之師保。」也作「耆碩老」、「耆碩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與執守經書說法的世相對;王充在〔論衡.書解〕中說:「著作者為文。」文指學識淵博,能著書立說的者。王充認為世說經都只是虛說,文的著述才是卓絕不循的實篇,不過世俗之人卻未必能如此分辨;王充在〔書解〕篇中曾引述一般世俗對文不恰當的誤解為:「文為華淫之說,於世無補,故無常官;弟子門徒不見一人,身死之後,莫有紹傳,此其所以不如世者也。」是說俗人認為文的議論華而不實,對社會毫無補益,故其自身遭遇淒涼冷落。王充辯駁說:「文之業,卓絕不循,人寡其書,業雖不講,門雖無人,書文奇偉,世人亦傳。……案古俊乂,著作辭說,自用其業,自明於世。世當時雖尊,不遭文之書,其迹不傳。」認為文...
臺灣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府學乃清代在臺灣首創之學。學規制據[大清會典]載:直省府縣衛,各於所治立學,皆祀先師,以崇矩範,闢黌舍以聚生徒,時肄習以廣衛業,勤訓迪以儲人才。康熙二十二(1683)臺灣明鄭部將降清之後,清廷於臺灣設一府三縣,隸於福建省。依清代所修臺灣各地方志書所記,臺灣首於康熙二十四年創立一府三縣學,即臺灣府府學、臺灣縣縣學、鳳山縣縣學、諸羅縣縣學。唯因清廷對臺灣採取消極統治政策,自康熙二十五年至同治十年(1686~1871)僅增設二所學,是為彰化縣縣學、淡水廳廳學。同治十年臺灣發生牡丹社之役,清政府憬悟臺灣在海防與海運上具重要地位,乃漸積極經略臺灣,於光緒十一年(1885)以後,指派劉銘傳...
一代宗-熊十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體文本和《讀經示要》是他的思想成熟、體系完成的標誌。1949年後,繼續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著有《原》、《體用論》、《明心篇》等。1968年5月23日在上海辭世,死因是受到紅衛兵日夜不停迫害,癲狂而亡;終年84歲。 哲學觀點: 體用不二、心物不二、能質不二、天人不二。人與天地萬物同具仁心本體,內蘊著極大的力量,可以創造、生化。又主張人不被人創造出來的物質世界和人文建制所異化、所遮蔽,以致忘卻人之所以為人的根蒂。 著作:主要著作有《新唯識論》、《論六經》、《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講習並提倡理學的者。
〔明學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學案〕成書於康熙十五年(1676),是研究明代理學史極具有學術價值的著作,作者為黃宗羲。全書凡六十二卷,內立崇仁、白沙、河東、三原、姚江、浙中王門、江右王門、南中王門、楚中王門、北方王門、粵閩王門、止修、泰州、甘泉、諸、東林、蕺山等十七個學案,詳細記述了明代學各家的行狀,及學術源流演變、思想學說。
  〔明學案〕卷首有〔師說〕一篇,是根據黃宗羲的老師劉宗周評論明代學術的言論輯錄而成,取材於劉宗周的〔皇明道統錄〕。
  〔明學案〕所評論的學者共二百另二人,包括劉宗周〔師說〕所評論的二十五位學者在內。由於〔師說〕推崇吳與弼,貶抑薛瑄,〔明學案〕首卷為〔崇仁學...
碩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老德高望重的者。漢.揚雄〈劇秦美新〉:「是以耆碩老,抱其書而遠遜;禮官博士,卷其舌而不談。」也作「耆碩德」、「耆碩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在孩童期間因腦下腺生長激素不足,或因佝僂病導致骨骼發育不全,不能生長至一般成人的高度。
略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洋的舊曆法。為古羅馬時期略凱撒(Julius Caesar)於西元前四十六年所頒行的曆法,為英語Julian calender的音譯。略曆以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為大月,各三十一日;四、六、九、十一月為小月,各三十日;二月平年是二十八日,閏年則為二十九日。因此平年為三百六十五天,閏年為三百六十六天,每四年之中有一個閏年,平均每年有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比一個回歸年的實際長度多了十一分十五秒,因此節氣逐漸提早,大約一百二十八年就多一天。因此在一五八二年的曆法改革改用「格里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