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05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豐衣足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史.卷四七九.列國世家二.西蜀孟昶傳》:「吾父子以豐衣美食養士四十年,及遇敵,不能為我東發一矢。」 參考詞語︰足食豐衣注音︰ㄗㄨˊ ㄕˊ ㄈㄥ |漢語拼音︰zú shí fēng yī釋義︰即「豐衣足食」。見「豐衣足食」條。 01.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二折》:「從早起,到晚夕,上下脣並不曾粘著水米,甚的是足食豐衣?」 02.明.無名氏《浣花溪.第一折》:「太平年有祥瑞,莊家每樂雍熙,端的五穀收成,足食豐衣。更有那桑麻萬里,有糧食戶戶堆積。」 參考詞語︰衣豐食足注音︰| ㄈㄥ ㄕˊ ㄗㄨˊ漢語拼音︰yī fēng shí zú釋義︰猶「豐衣足食」。見「豐衣足食」條。 01...
靈機一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思忽然有所領悟。《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俄延了半,忽然靈機一動,心中悟將過來。」
目無全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1>之時,所見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2>而不以目視,官知3>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
袖手旁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旁觀袖手注音︰ㄆㄤˊ ㄍㄨㄢ ㄒ|ㄡˋ ㄕㄡˇ漢語拼音︰páng guān xiù shǒu釋義︰猶「袖手旁觀」。見「袖手旁觀」條。 01.宋.陸游〈福州請仁王堅老疏〉:「勇退急流,雖具衲子參尋之眼;旁觀袖手,要非邦人慕之誠。」 02.清.朱素臣《十五貫.第一九齣》:「聞言意慘然,敢旁觀袖手,使兩命輕捐。」 參考詞語︰傍觀縮手注音︰ㄆㄤˊ ㄍㄨㄢ ㄙㄨㄛ ㄕㄡˇ漢語拼音︰páng guān suō shǒu釋義︰猶「袖手旁觀」。見「袖手旁觀」條。 01.宋.強至〈觀□〉詩:「傍觀縮手者,往往見精微。」 參考詞語︰縮手旁觀注音︰ㄙㄨㄛ ㄕㄡˇ ㄆㄤˊ ㄍㄨㄢ漢語拼音︰suō 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廣大而平坦的地方。如:「平原」、「高原」。《書經.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邇,其猶可撲滅。」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不約而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及至秦王,蠶食天下,并吞戰國,稱號曰皇帝,主海內之政,壞諸侯之城,銷其兵,鑄以為鍾虡,示不復用。元元黎民得免於戰國,逢明天子,人人自以為更生。使秦緩其刑罰,薄賦斂,省繇役,貴仁義,賤權利,上篤厚,下智巧,變風易俗,化於海內,則世世必安矣。秦不行是風而(脩)〔循〕其故俗,為智巧權利者進,篤厚忠信者退;法嚴政峻,諂諛者眾,日聞其美,意廣心軼。……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叛。陳勝、吳廣舉陳,武臣、張耳舉趙,項梁舉吳,田儋舉齊,景駒舉郢,周市舉魏,韓廣舉燕,窮山通谷,豪士並起,不可勝載也,然皆非公侯之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趨向、傾向。同「」。《漢書.卷一○.成帝紀》:「民彌惰怠,鄉本者少,趨末者眾,將何以矯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焚燒。《書經.盤庚上》:「若火之燎於原,不可邇,其猶可撲滅。」唐.吳筠〈覽古〉詩一四首之一:「秦皇燎儒術,方冊靡孑遺。」
半途而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半途而廢」原作「半塗而廢」。「半途」是半路的意思,即「中道」、「中途」,「半途而廢」是指半路就停下來而不再前進,整句成語引申為事情沒能持續下去就停止的意思。這個成語出自《禮記.中庸》,孔子認為君子遵循正道而行,假如半途而廢,而他是絕不能中途停止的。充分顯露出對聖人德行的慕。「半途而廢」就用來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體燃燒時產生的光和熱。可燃物、燃點和氧氣是火的三要件。《書經.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邇,其猶可撲滅?」《水滸傳》第四六回:「便去灶前尋了把草,灶裡點個火……那火頃刻開天也似般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