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馳電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風馳電逝注音︰ㄈㄥ ㄔˊ ㄉ|ㄢˋ ㄕˋ漢語拼音︰fēng chí diàn shì釋義︰猶「風馳電掣」。見「風馳電掣」條。 01.三國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一九首之九:「風馳電逝,躡景追飛。凌厲中原,顧眄生姿。」 02.宋.張君房《雲笈七.卷一一四.西王母傳下仕道》:「柏夭導車,造父為右,風馳電逝三千里。」 參考詞語︰風馳電赴注音︰ㄈㄥ ㄔˊ ㄉ|ㄢˋ ㄈㄨˋ漢語拼音︰fēng chí diàn fù釋義︰形容迅速奔赴。見「風馳電掣」條。 01.《晉書.卷五六.孫楚列傳》:「如其迷逆不化,復欲送死者,南北諸軍風馳電赴,若身手之救痛痒,率然之應首尾,山陵既固,中夏小康...
歷歷在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清楚楚的呈現在眼前。宋.張君房《雲笈七.卷五八.尹真人服元氣術》:「如能至心,三、七日中可以內視五臟,歷歷在目。」《清史稿.卷二八三.覺羅武默訥傳》:「跪誦敕旨。拜畢,霧開,峰巒歷歷在目,登陟有路。」
咫尺天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邊書〉:「當昔漢室,彼為內府,囊賝走馬,曾不虛日,咫尺萬里,煙塵不動。」 02.宋.張君房《雲笈七.卷一一七.北都潛丘臺崔相國應夢修觀驗》:「良久,復聆天樂笳簫之音,尋訪之意彌切,但四隅陡絕,咫尺萬里。」 參考詞語︰天涯咫尺注音︰ㄊ|ㄢ |ㄚˊ ㄓˇ ㄔˇ漢語拼音︰tiān yá zhǐ chǐ釋義︰即「咫尺天涯」。見「咫尺天涯」條。 01.《群音類選.諸腔類.卷四.訪友記.又賽槐陰分別曲》:「衷腸事,無由竭,似水滔滔,相流不絕,對面還愁,天涯咫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得。如:「中獎」、「中」、「中選」。
李代桃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孫燮〈平糶行〉:「官頒竹當符節,唱名對簿關防施。或作晉鄙兵符竊,李代桃僵難究詰。」
爐火純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爐火,指道家煉丹汞之術。如宋.張君房《雲笈七.卷一一一.青谷先生》:「常修行九息、服氣之道,後合爐火大丹,服之得道。」就是說青谷先生不但練氣,而且服用金丹而得道。因此一般解說「爐火純青」這句成語,都以為是道家煉丹完成時,爐火發出純青火燄,由此延伸而用來比喻學問、技術、功夫到達精純完美的境地。比較早的文獻證據是唐代孫思邈所寫的一首四言詩,收錄在《全唐詩》中。孫氏通百家、陰陽、醫學之術,他這首詩主要是描述煉丹的過程。詩中大意是說:煉丹時,將鉛汞置入丹鼎中,點燃爐火。紅光烈火,所冒之煙,已無黑色,火燄變成純正的藍光。許多成語典以為孫思邈這裡說的就是煉丹完成時的「爐火純青」現象。如果探究全詩,下文有...
臨渴掘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ín kě chuān jǐng釋義︰猶「臨渴掘井」。見「臨渴掘井」條。 01.宋.張君房《雲笈七.卷一一八.張仁表念太一救苦天尊驗》:「即高聲念太一救苦天尊十餘聲,牽頓者皆笑曰:『臨渴穿井,事同噬臍,胡可得也?』」 參考詞語︰臨渴之掘注音︰ㄌ|ㄣˊ ㄎㄜˇ ㄓ ㄐㄩㄝˊ漢語拼音︰lín kě zhī jué釋義︰猶「臨渴掘井」。見「臨渴掘井」條。 01.明.孫傳庭〈督師謝恩疏〉:「獨是無米之炊,巧婦不能;臨渴之掘,萬分難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里遠的路程是從邁開腳下的第一步開始。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漸累積而成的。《老子》第六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宋.張君房《雲笈七.卷四○.初真十戒》:「所謂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乃至功成德就,白日昇天。」也作「千里始足下」。
物極必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策.秦策三》:「物盛則衰,天之常數也;進退、盈縮、變化,聖人之常道也。」 02.宋.張君房《雲笈七.卷八三.中山玉櫃服氣消三蟲訣》注:「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極悲來,物盛則衰,有生死是天地人之常數也。」 參考詞語︰物至則反注音︰ㄨˋ ㄓˋ ㄗㄜˊ ㄈㄢˇ漢語拼音︰wù zhì zé fǎn釋義︰即「物極必反」。見「物極必反」條。 01.漢.劉向《新序.卷九.善謀上》:「臣聞之,物至則反,冬夏是也;致高則危,累棋是也。」 參考詞語︰物極則衰注音︰ㄨˋ ㄐ|ˊ ㄗㄜˊ ㄕㄨㄞ漢語拼音︰wù jí zé shuāi釋義︰猶「物極必反」。見「物極必反」條。 01.《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
不可思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宋.張君房《雲笈七.卷九四.仙籍語論要記部》:「若深論法,惟黃說虛無,思慮所不達,行用所無階者,則歎不可思議,而下風盡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