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2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好漢不怕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有志氣的人不怕出低微,只要肯奮發向上,終能有所成就。《兒女英雄傳》第一一回:「俗話兒說的『行行出狀元』,又說『好漢不怕出低』,那一行沒有好人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住、停留。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一折:「莫不是姓孫的無分,卻將這精銀響鈔與了別人,教兄弟有家難逩,無處棲。」《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今無處棲,故此遊來遊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的軀體。《西遊記》第三○回:「真個體輕盈,儀容嬌媚。」《老殘遊記》第三回:「體甚是魁梧,相貌卻還仁厚。」
2.親自。如:「體力行」。
人在江湖,不由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湖,原指江河湖海,後指鄉野草莽,今日則指人生社會。全句意謂處於人世社會中,有許多事情是無可奈何而個人不能作主的。如:「你以為我喜歡做這事兒?我是人在江湖,不由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全。《三國演義》第二三回:「裸體而立,渾盡露。」《老殘遊記》第一回:「害了一個奇病,渾潰爛。」也作「混」。
2.反正,不管如何。《醒世姻緣傳》第四一回:「那婆娘有二十二、三罷了,那漢子渾也有二十七、八。」也作「渾是」、「渾深」。
無分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一分錢都沒有。比喻窮困。如:「為了治病,他花光所有積蓄,如今已是無分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將自託付予他人或某事。
2.指女子以相託,嫁給男子。
輕如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體態輕盈靈活。如:「他每日都勤於鍛練體,爬起山來自然輕如燕。」
不正,雖令不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子路》:「其正,不令而行;其不正,雖令不從。」在上位者若不修正己,則在下者不服從其命令。《三國志.卷四.魏書.三少帝記.齊王芳紀》:「所習正則其正,其正則不令而行;所習不正則其不正,其不正則雖令不從。」也作「其不正,雖令不行」。
物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自一詞首先由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所使用,係源自德文Ding-an-sich。康德用來指不繫於認識,即不僅「對我們」而存在的事物,而是其自真正存在而與表象對立的存有物。
  康德的知識論可說是一種現象論,悟性範疇的知識材料只限於現象界之感覺直觀。但觸發感官而生表象者,並不是客觀事物本。所以必須假定另有不同於現象界之「外物」存在。康德稱這外物為物自。他解釋說:「感覺……從來沒有、也不在單一情況中使我們知道物自,而是只有他們的外表,而這些也只是表象而已。……所有的肉體及它們所在的空間都是空無,只能視為吾之中的表象,且只在吾人的思維中存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