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賓語提前的介詞。如:「我對時事多不通曉。」、「我對哲學是門外漢。」
燕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燕築巢幕簾上。語本《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幕上。」晉.杜預.注:「言至危。」比喻處境非常危險。《聊齋志異.卷七.邵女》:「君之計,所謂燕巢幕,不謀朝夕者也。」也作「幕上燕巢」、「燕巢幕上」。
不敗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敗的位置。比喻掌握優勢。《孫子.形篇》:「故善戰者立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宋.辛棄疾〈論阻匯為險須藉兩淮疏〉:「古之為兵者,謂其勢如常山之蛇,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擊其身則首尾俱應,然後其兵立不敗之地。」
目短自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睛能清楚的觀察他物,卻不能看見自身。比喻人無自知之明。《韓非子.觀行》:「古之人目短自見,故以鏡觀面。」
是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順序承接的連詞。《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庖廚不徙,後宮不移,百官備具,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獵。」《文明小史》第六○回:「少不得請教那些白時事的維新黨,是乎就有外洋留學回國考中翰林進士的那班朋友,做了手摺,請他們酌奪。」也作「于是」、「是」。
不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會導致某種結果。如:「這麼多年的朋友,老王不致為這麼點芝麻小事翻臉吧!」
孔子困陳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周遊列國,魯哀公三年到陳國,居住三年,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到魯哀公六年,孔子六十三歲時,吳國伐陳,孔子與弟子便離開陳國,卻受困陳國和蔡國之間的郊野,到了糧食斷絕的地步。據〔論語.衛靈公〕所載,當時子路埋怨說:「君子也有走到絕境的時候嗎?」孔子回答說:「君子面對絕境仍堅持理想,小人面對絕境就意志動搖,隨波逐流了。」〔韓詩外傳.卷七〕對這段對話有更深入的描述。孔子和弟子困陳、蔡之間的郊野,七天沒有糧食,只能吃荒野中的野菜,弟子們個個餓得臉色泛黃,然而卻仍持續讀書和研習禮樂。子路對孔子埋怨說:「做善事的人,上天以福澤來回報他;做壞事的人,上天以災禍回報他。老師積累仁德,長久行善,難道是...
刑期無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刑期無刑」,是古代聖王治國一項理想。據史籍記載,堯舜時代以德治國,注重教化,如果教化完全成功,便不須刑罰,惟在實際行動方面,有人有時不能自治,以致做出傷害別人、圖利自己的行為,為防範作姦犯科者,危害社會安寧,仍有設置刑罰之必要;以教育防患未然,用刑罰補救已然之。〔尚書.大禹謨〕記載,舜對皐陶說:「汝作士,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無刑。」可見當時立刑罰的目的,並不是採取報復主義,刑罰並非針對罪犯加以處罰報復,而是意在預防,五刑旨在輔佐五品之教,以刑罰補助教育之不足。故而說刑罰最好是備而不用,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必須使用時,也不在報復,而在警戒使犯罪的人了解刑罰之用意,及...
取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取得他人的信賴。如:「他三番兩次食言,今後所說的話如何還能取信人?」《三國演義》第八六回:「大王猶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人?」
嫁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本應自己承受的禍害,推到別人身上。《南史.卷七六.隱逸傳下.阮孝緒傳》:「己所不欲,豈可嫁禍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