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3.66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橫向排列的形。如:「朝會時大家排成三橫,面向升旗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部中相當於團或師的一級組織,或作戰時編組的部。如:「海軍敦睦支」、《臺灣通史.卷四.獨立紀》:「初四日,日軍以山根支進攻,大繼之。」
2.一般伍組織中的小。如:「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志工服務分為屯區、中區、海線、山城等四個支。」
空降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軍事上指經過特別訓練的一種空降作戰的部
2.不由內部升遷而從外部調用的人員。如:「政府機關對於人事安排,非常重視內部拔擢,除非特殊需要,很少出現空降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編成伍。如:「童子軍先行編,然後實施訓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個以上的伍聯合組成的編。《清史稿.卷四七一.列傳.瑞澂》:「瑞澂添募水師,購置兵輪,仿各國海軍制,編成聯。」
菩薩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名。唐代女子舞。又稱「四方菩薩蠻」。是在西南少數民族樂舞基礎上改編創作。具有佛教色彩的大型女子群舞。《杜陽雜編》載,宣宗朝大中初年(西元847∼851)女蠻國入貢,獻其國樂珍寶,「其國人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菩薩蠻,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懿宗朝李可及用此曲編制成舞蹈,懿宗令在剛落成的安國寺表演,並常於佛誕日在宮中「結彩為寺」表演此舞。數百人的龐大舞出場,婀娜多姿,儀態萬千的舞者,如佛降臨人間,似仙女下凡,蔚為豪華壯觀。關於此舞本源,史家說法不一,一說來自緬甸,一說來自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古時之女蠻國與驃國(今緬甸)相鄰,即今雲南省的一些地區。中國古代多稱本國南方...
裝甲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戰車、裝甲汽車、裝甲騎兵、搜索警戒部等組成的部。本身具有充分的機動作戰、攻堅及補給能力。多以團為單位,亦有裝甲兵旅及裝甲兵師的編制。
教學;協同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協同教學(team teaching)又稱為團教學或合作教學,是指兩位以上的教師以合作的態度加以組織,共同進行教學設計,決定教學目標和手段,準備個別教學計畫,再據以完成教學活動的實施,以及教學成效的評鑑或學生學習的評量。此組織形式常用於完成一個方案或主題,或是特殊教育人員從事學科內容導向或年級導向的教學,每位教學人員分別負責工作或教學的特定層面。   協同教學的源起,始於美國1950年代中期人口爆增,教育需求量大,但師資培育不足因應,為了使教育資源及教師教學更為經濟地運用,協同教學於是應然而生。臺灣協同教學的發展係受到美國的影響,在民國50年代初期被引進國內,但未全面推廣。到了民國90年...
Collins, John W., & O’Brien, Nancy P. (2003). The Greenwood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ress.
Guthrie, James W. (2003).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鄭嘉凌(2008)。學前特教班夥伴教師協同教學歷程之探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同一目的而聚集成的汽、機車團。如:「這次的車賽總共有十個車報名參加。」
海軍陸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隸屬於海軍的地面作戰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