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22.9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普氏翅夜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17mm,展翅長約 36mm;頭部、體軀與前翅暗土棕色,前翅稍長,頂角稍鈍,前中段中央具有一細橢圓黑斑鑲黃褐邊,環紋近圓形然而外緣稍向內凹陷、腎紋豌豆形,兩者皆為黑色鑲黃褐邊,後中線鈍齒狀,稍淡不明顯而內襯黑邊,亞外緣至外緣區間色調較淡,外緣線內側各脈間具有一黑點斑,緣毛色同翅面;後翅寬,頂角稍突出,翅身淡白褐色,近前緣與後緣色調加深;腹部土褐色。近似寶島翅夜蛾(Hermonassa formontana),然而該種色調為暗棕色且體型較小(展翅長約30mm)而易於作辨識。
粒毛盤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囊盤表生於枯枝上,杯狀,無柄,子囊盤直徑約0.5-1毫米,披覆很細很白的毛,幼時只見一欉白毛,成熟展開成杯狀,無柄或具短柄。子實層橘黃色,幼時被毛覆蓋。毛為圓柱形,無色,整個覆蓋著顆粒,末端鈍圓,最長至 126 微米 ,具多個隔板。子囊棍棒狀,末端圓錐狀稍成乳凸狀,無色,(76-)84-104(-108) x 10-12微米,子囊基部有彎鉤,用梅瑞氏染劑染頂部呈藍色,具8個孢子。子囊孢子無色,棍棒狀稍微彎曲,含有一些油滴,(28.4-)35-45(-47.3) x 1.6-3.2微米,1-7個隔板,一般3-5個隔板。側絲無色,線形且末端略寬,略超過子囊10-20微米,1-3 個隔板,最寬處1...
翅豹紋尺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為仲夏至夏末於中海拔常見的物種,前翅長帶橘色色調,除了近外緣1/4處具有一平行外緣的白色區段外,其餘布滿暗灰色大塊點斑,後翅色斑近似前翅,然暗灰色斑紋較少,由白色區塊取代之。
雷氏翅夜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16mm,展翅長約 34mm;頭部與體軀黑棕色,前翅稍長,頂角稍鈍,底色淡褐色,於後中線內側段參濃密黑棕色鱗,僅保留三處分別近圓形的斑塊,後中線不明顯,內襯暗暈,外緣線內側各脈間具有一黑色小點斑緣毛色同翅面;後翅寬,頂角稍突出,翅身淡灰色,近前緣與後緣色調加深,外緣線黃褐色,緣毛色調同翅身;腹部褐色。而外觀近似種,辨識容易。
胸菊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蟲: 頭部、前胸暗紅至褐色;前胸背板前側緣、後緣黃褐色;觸角暗褐色,每節觸角小節基部淡黃色;大顎黃褐色,末端暗褐色;小顎鬚、下唇鬚黃褐色;足基節、轉節、腿節基部淡褐色,餘腿節、脛節端部、跗節暗褐色至褐色,餘脛節、跗節基部、爪黃褐色;翅鞘黃褐色,表面散布暗色小圓斑。全身覆滿淡黃色細毛,頭楯前緣著生淡色刺毛,觸角和足除了黃色細毛並參混褐色刺毛。頭部後側稍微隆起,側緣至頭楯前緣則略為凹陷,頭楯前緣中央有一凹口,表面布滿細微點刻而無光澤,觸角窩後有一矩形凹陷,觸角向後延伸至翅鞘2/3。前胸背板近正方形,側緣微呈拱形,側緣後側近後緣角略為隘縮;表面隆起,尤其是後面的部分,前側緣則凹陷,中線有一縱溝現於...
瓣八仙花假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下葉表皆會出現病斑,角狀至不規則狀,受葉脈侷限,最初為深棕色,之後轉為中央灰白具有深色邊緣之病斑,3–14×2–6厘米,經常互相融合。於葉片上下表面皆會產孢,無子座或可達50微米寬,半埋生,球狀,深棕色。分生孢子梗3–12根聚集成束,筆直或波浪狀,淺橄欖棕色,朝頂端顏色漸淺,寬度均一,多分隔,無分支,少有膝狀彎曲,頂端圓錐狀截形,50–200×3.5–4.5微米;孢子痕未增厚。分生孢子半透明至很淺的橄欖色,圓筒狀至倒棍棒圓筒狀,筆直或稍彎曲,2–12個分隔,頂端略鈍或圓滑,基部略呈截形至倒圓錐形截斷,30–125×3–4.5微米;孢子痕未增厚。
囊顯絲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體扁平形,貼生,膜質,100-200微米厚。子實層表面象牙色或亮奶油色,平滑,有裂痕;邊緣相當決然,白色,稍微細絲狀。菌絲單系;菌絲無扣子體,菌絲層中有幾個隔含一個或雙個扣子體。菌絲層均一,由髓層及底層組成,底層可達到大約50微米厚,結構緊實;髓層結構鬆散。菌絲層菌絲無色,2.5-5微米寬,接近次子實層薄壁,接近基質多少厚壁。子實層加厚,結構緻密;菌絲無色,薄壁。燈籠囊狀體,突出或隱沒,圓柱形,鑽形,幼時圓錐形,無色,30-70 × 5-9微米(含結晶部份)。擔子棒狀,18-28 × 4.5-5.5微米,四孢型。擔孢子圓柱形,腹面平坦或微彎曲,平滑,薄壁,6.3-8 × 2.3-3微米。
平額翅尖胸沫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中文俗名為平額翅尖胸沫蟬。體長(含前翅)約9.2~10.0 mm。體紡錘形,頭寬、體寬及體長之比約為1.0: 1.2: 3.4。體褐色。複眼黑色;單眼紅色;觸角褐色。前胸背板與中胸小楯片褐色。前翅褐色,其上無斑點。後翅透明,翅脈褐色;翅頂至第3端室端部,具褐色短毛。足褐色。

瓣疣鱗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體小至中型,淡綠色至白綠色。莖達10 mm長,不規則分枝。葉片長橢圓形,平展,呈覆瓦狀排列,約0.8 mm長,全緣,先端圓,週邊由1~3列透明細胞圍繞;葉腹瓣變異大,壓扁狀,三角披針形至舌狀,稀鼓脹成卵形或三角卵形,具2齒,透明細胞位第1齒上方,副體單細胞,偶2細胞。葉細胞薄壁,三角隅與中間增厚不明顯,表面具細疣;油體複合型,由細球體所組成。不具油胞及假肋。雌雄同株。雄穗生於短側枝,頂生,雄苞2~5對;雌穗生於短或長枝,具1新生枝;蒴萼倒卵或心形,先端截狀,強壓扁狀,平滑。
鱗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