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拘無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由而不受約束。《西遊記》第二回:「逐日家無拘無束,自在遙此一長生之美。」《文明小史》第一九回:「人生在世,能夠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還有再比這個快活嗎?」也作「無束無拘」。
立錐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提倡自然無為、遙自在的人生觀,政治上則祟尚無為而治,因此對儒家的禮教規範與追求王天下的理念加以抨擊。〈盜跖〉一篇則是藉著一位名叫跖的古代大盜之口,來發表反儒家的言論。文中敘述盜跖是魯國賢人柳下惠的弟弟,但卻和哥哥高尚的品德不同,他帶著手下到處搶人錢財,擄人婦女,以暴力橫行天下,所到之處都引起當地的恐慌,人民叫苦連天。孔子看不過這種行為,前去規勸他,說他既長得高大英俊,又聰明勇敢,淪為盜賊實在太可惜了,我願意幫你出使各地,建立屬於你自己的城池,尊你為諸侯,以成聖人之道。盜跖聽了不但不接受,還勃然大怒地說:「你這分明是在收買我,自己有了大城有何用處?堯舜湯武等古代君王擁有...
害群之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他崇尚自然無為,遙自得,政治上也傾向無為而治。在《莊子.徐无鬼》中,寫到黃帝要到具茨山見大隗神,前後有六個人幫他駕車、開路,但到了襄城附近還是迷路了,連個問路的人都沒有。正巧有個牧馬的小孩經過,黃帝趕緊叫住,問他知不知道具茨山在哪,他回答說知道。又問他知不知道大隗神在哪,他也說知道。黃帝不禁讚嘆,這個小孩不但知道具茨山,還知道大隗神的所在之處,一定不是個平凡人物,因此向他請教治理天下的道理。小童卻不願多論世事,只想自在地悠遊於天地之間。但禁不住黃帝一再地詢問,就只說:「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意思是說:治理天下和養馬沒什麼差別,就是除去對...
先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對道士的稱呼。明.賈仲名《金安壽》第一折:「一個先生來化齋,求利市。」《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方出寺來,見一個先生,穿著道袍,頭戴遙巾,腰繫黃絲絛,腳著熟麻鞋,坐在寺前賣藥,散施符水。」
珍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道謝、多謝。唐.劉禹錫〈劉駙馬水亭避暑〉詩:「盡日遙避煩暑,再三珍重主人翁。」宋.朱熹〈叔通老友探梅得句不鄙垂示且有領客攜壺之約次韻為謝聊發一笑〉詩:「珍重南鄰諸酒伴,又尋江路覓香來。」
蟪蛄不知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蟪蛄夏生秋死,所以不知春秋。比喻生命短促或見識短淺。《莊子.遙遊》:「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越庖代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越俎代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上古時候的許由是個有名的高士,莊子在〈遙遊〉中對他極為推崇。據說,堯到晚年時想讓位給許由,可是他卻堅不接受,並且說:「你已經將天下治理得非常好,難道現在我會為了外在的虛名來取代你嗎?小鳥在林中築巢,不過佔了一根樹枝;偃鼠到河邊喝水,也不過喝到肚子飽。你回去休息吧!我要這麼大的天下做什麼呢?縱使廚師不下廚,主祭人也不能因此越過禮器,代替廚師去烹煮食物。」後來「越俎代庖」這個成語,就從許由所說的「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ㄗㄨㄣ ㄗㄨˇ)而代之矣」這句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踰越職分代人辦事。
自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愉悅,舒暢不受拘束。[例]遙自在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獨幽。朱軒騖關右,池館在東周。  繚繞接都城,氤氳望嵩丘。群公盡詞客,方駕永日遊。  朝旦氣候佳,遙寫煩憂。綠林藹已布,華沼澹不流。  沒露摘幽草,涉煙玩輕舟。圓荷既出水,廣廈可淹留。  放神遺所拘,觥罰屢見酬。樂燕良未極,安知有沉浮。  醉罷各雲散,何當複相求。 月下會徐十一草堂  空齋無一事,岸幘故人期。暫輟觀書夜,還題玩月詩。  遠鍾高枕後,清露捲簾時。暗覺新秋近,殘河欲曙遲。 移疾會詩客元生與釋子法朗,因貽諸祠曹  對此嘉樹林,獨有戚戚顏。抱瘵知曠職,淹旬非樂閑。  釋子來問訊,詩人亦扣關。道同意暫遣,客散疾...
大而無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言語過分誇張而不著邊際。語出《莊子.遙遊》:「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反;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後引申形容東西過大而不切實用。如:「布置家居,宜妥善計劃,免得添購了大而無當的東西,徒增浪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