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99.9901 ms
共 10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本指獲罪入官服雜役的人,後泛指奴僕。如:「奴隸」、「奴婢」。《論語.微子》:「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2.男女自稱的謙詞。如:「奴家」。《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五.王昭君變文》:「遠指白雲呼且住,聽奴一曲別鄉關。」明.高明《琵琶記.五娘勸解公婆爭吵》:「奴自有些金珠,解當充糧米。」
3.對人鄙視、輕蔑的稱呼。如:「守財奴」、「賣國奴」。《晉書.卷一○三.劉曜載記》:「叛逆胡奴!要當生縛此奴,然後斬劉貢。」
4.姓。如明代有奴管。
驅使、役使。如:「奴役」。唐.韓愈〈原道〉:「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
奴顏婢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譏人卑屈取媚的樣子。[例]看他奴顏婢膝的樣子,實在使人噁心。
|
奴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男女僕人。古代男僕稱奴,女僕稱婢。《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其攻戰,斬首虜,賜一卮酒,而所得鹵獲因以予之,得人以為奴婢。」《西遊記》第四四回:「你怎的不遵三寶,不敬佛法,不去看經拜懺,卻怎麼與道士傭工,作奴婢使喚?」
2.臣僕對天子或主人的自稱。《警世通言.卷一九.崔衙內白鷂招妖》:「一見奴婢,便問聖上安否?」
|
奴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人當成奴隸般的使喚。[例]現代的政治潮流是反奴役,爭自由,爭民主。
|
奴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子自稱。現在多用於小說與戲劇中。《水滸傳》第三回:「奴家是東京人氏,因同父母來渭州投奔親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奴家須是要會丈夫一面,待奴家在孝堂守著,看法師作用罷。」
|
匈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秦漢時北方強大的游牧民族,由古文獻可推出夏朝時稱為「獯鬻」,周朝時稱為「獫狁」、「玁狁」。戰國時,分布於秦、趙、燕以北的地區。秦朝時,為大將軍蒙恬所敗而北徙。楚漢之際,統治大漠南北。東漢時,分為南、北二匈奴,後來北匈奴陸續西遷,進入中亞、歐洲之地。南北朝後,「匈奴」之名不復見於中國史籍。也稱為「葷粥」、「葷允」、「獯戎」。
|
奴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奴僕。《紅樓夢》第三二回:「這會子又叫我做,我成了你們的奴才了。」
2.罵人鄙賤之詞。《孽海花》第一八回:「況且沒有巴柄的事兒,給一個低三下四的奴才,含血噴人,自己倒站著聽風涼話兒!」
3.庸才。《晉書.卷一○一.劉元海載記》:「穎不用吾言,逆自奔潰,真奴才也。」
|
守財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財多而吝嗇的人。如:「會賺錢的人,也要懂得用錢的道理,否則緊守不放,只不過是個守財奴!」也作「看錢奴」。
|
入主出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唐.韓愈〈原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入於墨;不入於老,則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指持有門戶的成見,重視自己所信仰的,而輕視他人的信仰。《明史.卷二三○.馬孟禎傳》:「臣子分流別戶,入主出奴,愛憎由心,雌黃信口,流言蜚語,騰入禁庭,此士習可慮也。」
|
奴顏媚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卑躬屈膝,奉承諂媚的樣子。如:「父親一生剛毅正直,最痛恨那些奴顏媚骨的人。」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