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75.1152 ms
共 4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人的軀體。如:「僵屍」、「行屍走肉」。唐.韓愈〈歸彭城〉詩:「去歲東郡水,生民為流屍。」
|
行屍走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屍走肉」之「屍」,典源作「尸」。「尸」同「屍」,死人的軀體。「行屍走肉」指會走動卻沒有魂魄的軀體。比喻徒具形骸,毫無生氣,庸碌無為的人。語本晉.王嘉《拾遺記》卷六。
|
馬革裹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死於戰場後,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比喻英勇作戰,效命沙場。宋.辛棄疾〈滿江紅.漢水東流〉詞:「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也作「裹屍馬革」。
|
屍骨未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人剛去世,死亡不久。如:「為國捐軀的同志屍骨未寒,怎可與敵人輕言和談?」
|
屍橫遍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遭殺死的人很多。《三國演義》第三九回:「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四遊記.東遊記.第一三回》:「一聲連珠炮響,四面伏兵盡起,圍裹將來,殺得番兵尸橫遍野,血流成川。」
|
借屍還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俗的傳說及小說中的說法,指人死後靈魂附著於他人屍體而復活。元.岳伯川《鐵拐李》第四折:「您眾人聽著,這的是李屠的屍首,岳壽的魂靈,我著他借屍還魂來。」亦用以比喻已消失或式微的事物,假借別的名義,以新姿態出現。如:「原本已被否決掉的計畫,卻在這次會議中經有心人士的安排借屍還魂了!」
|
殭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死後,由於埋葬地點乾燥、有防腐吸溼設備等因素而致屍體僵硬不腐時稱為「殭屍」。舊時傳說有些殭屍會變成害人的精怪。如:「最近電影界紛紛以殭屍為題材,拍攝了一系列的鬼怪影片。」
|
挺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屍身僵直。多用為睡覺的罵詞或謔詞。《紅樓夢》第四四回:「下流東西,灌了黃湯,不說安分守己的挺屍去,倒打起老婆來了。」
|
陳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張湛好於齋前種松柏,時袁山松出遊,每好令左右作挽歌。時人謂:『張屋下陳屍,袁道上行殯。』」
|
詐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人的屍體在入殮前,可因外在感應,如貓犬等行經其側而突然挺立的奇異現象。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