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1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左腳的步伐。明.張自烈《正字通.行部》:「左步為,右步為亍,合亍為行。」
參見「亍」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步;亍,右步。「亍」指緩步慢行。晉.潘岳〈射雉賦〉:「亍中輟,馥焉中鏑。」唐.柳宗元〈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亍而無所趨,拳拘而不能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獲、取。與「失」相對而言。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則得之,舍則失之。」
2.演算產生結果。如:「三三得九。」
3.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訪。」
4.契合、適宜。如:「得體」、「得法」。漢.王襃〈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5.快意、滿足。《史記.卷六二.管晏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6.可以、能夠。如:「得過且過」、「不得抽菸!」、「得饒人處且饒人」、「所有員工均得摸彩。」
7.用於談話終了之時,表反對、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別再出餿主意了!」、「得,我們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相當於「何」、「豈」、「那」、「怎」、「難道」等,表示反詰的語氣。唐.杜甫〈後苦寒行〉二首之二:「巴東之峽生凌澌,彼蒼迴斡人得知。」
置於動詞之後,無義。唐.杜甫〈絕句漫興〉詩九首之二:「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用在動詞、形容詞後面,表示結果或性狀。如:「跑得快」、「覺得很好」、「美得冒泡」。
遭受。如:「他作惡多端,得了報應也是應該的。」
應該、必須、需要。如:「你總得讓我把話說完。」《紅樓夢》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個工夫纔回來。」
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彷彿」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彷徨」、「彷徉」等條。
參見「彷彿」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蹤跡。同「蹤」。《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聶政傳》:「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絕從。」《漢書.卷五九.張湯傳》:「上問:『變事從跡安起?』湯陽驚曰:『此殆文故人怨之。』」
隨侍的人。如:「侍從」、「僕從」。
1.堂房親屬中比至親稍疏的。如:「從兄弟」、「從伯叔」。
2.附屬的、次要的。如:「從犯」、「從吏」。《魏書.卷一一三.官氏志》:「前世職次皆無從品,魏氏始置之。」
參見「從容」條。
1.跟隨。如:「跟從」。《論語.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
2.依順。如:「從命」、「服從」。《禮記.樂記》:「樂者敦和率神而從天。」
3.參與。如:「從事」、「從政」。
4.採取。如:「從寬處理」。
向來。如:「他從未遲到過!」
自、由。《孟子.離婁下》:「施施從外來。」唐.杜甫〈月夜憶舍弟〉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逗留、停留。如:「這些銀兩夠你在此地待上十天半個月的。」《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候選教官,因選補無期,家裡又待不住,便帶了兒子來京。」
1.等候。《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文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2.防備、抵禦。《易經.繫辭下》:「上棟下宇,以待風雨。」《史記.卷七三.白起王翦傳》:「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
3.依恃、憑靠。《商君書.農戰》:「國待農戰而安,主待農戰而尊。」
4.對待、照顧。如:「優待」、「款待」、「招待」、「待客之道」、「待人接物」。
5.將要、打算。如:「正待出外,卻下起大雨來了。」宋.辛棄疾〈最高樓.相思苦〉詞:「待不飲,奈何君有恨;待痛飲,奈何吾有病。」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你道我為甚麼私離繡榻,待和伊同走天涯。」
置於句末或句中的語氣詞。相當於「啊」。宋.何夢桂〈沁園春.孔蓋蜺旌〉詞:「問韶光九十,何如今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緩慢。宋.蘇軾〈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宋.宗澤〈早發〉詩:「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譁。」
1.大陸地區徐州的省稱。
2.國名。周朝初年徐族所建,為吳國所滅。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安徽省泗縣北。
3.姓。如明代有徐光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副]之又音。
1.返、還。《爾雅.釋言》:「復,返也。」《左傳.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復。」
2.還原,再回到原來的樣子。如:「恢復」、「康復」、「回復」、「收復」。《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三去相,三復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我令卿復君臣之好,何以猶絕?」
3.回報,多指仇恨而言。如:「報復」、「復仇」。《左傳.定公四年》:「(伍員)謂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
4.免附徭役或賦稅。《墨子.號令》:「男女老小,先分守者,人賜錢千,復之三歲。」《漢書.卷一.高帝紀上》:「蜀漢民給軍事勞苦,復勿租稅二歲。」
再、又。如:「去而復返」、「舊病復發」、「死灰復燃」。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無義。有補充或調整音節的作用。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1.《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坤(☷)上。機運循環之象。
2.姓。如元代有復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駕馭車馬。《說文解字.部》:「御,使馬也。」如:「駕御」、「御馬」。《韓非子.難三》:「知伯出,魏宣子御,韓康子為驂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