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495.3158 ms
共 10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防備。《說文解字.廾部》:「戒,警也。」如:「戒備」。《荀子.儒效》:「家富而愈儉,勝敵而愈戒。」
2.謹慎、慎重。如:「戒慎」。《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
3.警告、勸導。如:「勸戒」。《紅樓夢》第二八回:「便有一二分錯處,你倒是或教導我,戒我下次,或罵我兩句,打我兩下,我都不灰心。」
4.告訴、告知。《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賓。」宋.黃庭堅〈送王郎〉詩:「連床夜語雞戒曉。」
5.革除。如:「戒酒」、「戒賭」、「戒菸」、「戒毒」。
1.宗教上約束禁止某些行為的規條,或泛指禁止做的事。如:「十戒」、「破戒」、「戒律」。《西遊記》第八回:「菩薩方與他摩頂受戒。」
2.文體名。內容用以警戒自己或別人。南朝梁.蕭統〈文選序〉:「次則箴興於補闕,戒出於弼匡。」
3.配戴於手指上的環狀飾品。如:「鑽戒」、「金戒」、「銀戒」。
|
戒慎恐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戒慎恐懼」本是〔中庸〕之語。〔中庸〕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戒慎恐懼」是慎獨的工夫,就是時時刻刻小心謹慎,防止自己離開了「道」。
王陽明曾在〔答舒國用〕書中,對戒慎恐懼有所闡明。見〔王文成公全書卷五‧文錄二‧書〕。陽明指出:君子的戒慎恐懼,是唯恐本心的昭明靈覺有所昏昧放逸,而使自己流於非僻邪妄,失去本體的中正。戒慎恐懼的工夫沒有間斷,則天理常存,本體無所虧蔽,從心所欲而不踰矩,是所謂真灑落。戒慎恐懼正是導致身心灑落的工夫。 陽明並指出:〔大學〕的 「恐懼」、「憂患」... |
引以為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援引某事或過去的經驗作為警惕。《官場現形記》第一八回:「無奈他太無能力,不是辦的不好,就是鬧了亂子回來。所以近來七八年,歷任巡撫都引以為戒,不敢委他事情。」也作「引以為鑒」。
|
齋戒沐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祀前,吃齋持戒,沐浴更衣,以示虔誠莊敬。《孟子.離婁下》:「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大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指提意見的人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說的缺點也可以引為警戒。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言者聞者,莫不兩盡其心焉。」
|
齋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祭祀或舉行重要典禮之前,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夫妻不同房,嚴守戒律,以示虔誠莊敬。《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但凡人要請他寫字時,他三日前,就要齋戒一日。」
|
警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告誡,以使人注意。《三國志.卷六五.吳書.王樓賀韋華傳.賀邵》:「是以古之人君,揖讓以進賢,虛己以求過,譬天位於乘奔,以虎尾為警戒。」
2.警備防守。《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王尊》:「往者南山盜賊阻山橫行,剽劫良民,殺奉法吏,道路不通,城門至以警戒。」
|
諄諄告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懇切耐心的反覆勸告。宋.費袞《梁谿漫志.卷三.閒樂異事》:「命諸子、子婦皆坐,置酒,諄諄告戒,家人見公無疾而遽若是,愕眙不知所答。」也作「諄諄告誡」。
|
君子三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三戒」語出〔論語‧季氏篇〕;原文為「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對「君子」與「小人」的分別,並不重在客觀的階級地位,而是重在德性修養的有無上。觀諸孔子對於「君子」與「小人」在〔論語〕中所作的多次對比,可以發現「君子」的「德性生命」與「小人」的「氣質生命」事實上是同一主體生命的兩種狀態;兩者之間為何會有高下存在,主要關鍵乃在於君子具有仁心的自覺與主動的修養。孔子在此說明了作為一個君子在生命中各階段所應戒慎的修養工夫。 「血氣」是人生來就具有的生理特質,君子之所以與小人... |
懲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拿以前的過失警戒自己。《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漢興之初,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於是剖裂疆土。」
2.責罰以示警戒。如:「公務員違法、失職時,應受懲戒。」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奸慝懲戒,實良史之直筆。」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