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戒慎恐懼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王開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戒慎恐懼」本是〔中庸〕之語。〔中庸〕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戒慎恐懼」是慎獨的工夫,就是時時刻刻小心謹慎,防止自己離開了「道」。
  王陽明曾在〔答舒國用〕書中,對戒慎恐懼有所闡明。見〔王文成公全書卷五‧文錄二‧書〕。陽明指出:君子的戒慎恐懼,是唯恐本心的昭明靈覺有所昏昧放逸,而使自己流於非僻邪妄,失去本體的中正。戒慎恐懼的工夫沒有間斷,則天理常存,本體無所虧蔽,從心所欲而不踰矩,是所謂真灑落。戒慎恐懼正是導致身心灑落的工夫。
  陽明並指出:〔大學〕的 「恐懼」、「憂患」,不同於〔中庸〕的戒慎恐懼。戒慎恐懼的心不可無;而「有所恐懼」與患得患失的私心,則不可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戒慎恐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