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折斷。《集韻.去聲.霽韻》:「,折也。」《莊子.胠篋》:「毀絕鉤繩而棄規矩,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2.甩、搖擺。《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三官茶罷,就要走。故意出兩定銀子來,都是五兩頭細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擺脫。《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張六嫂脫不得,只得同到劉家。」《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公子那里肯依,一手脫了京娘,奔至柳樹下。」
光風霽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無名氏〈楚泊亭〉詩二首之一(據《全唐詩外編.續補遺.卷二一.無名氏》引)1>天垂六幕水浮空,霽月光風上下同。我向山頭一舒2>笑,楚人還望白雲中。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大宋宣和遺事.元集》。 (2) 舒:舒展。〔參考資料〕 《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茫茫往古,繼繼來今,上下三千餘年,興廢百千萬事,大概風光霽月之時少,陰雨晦冥之時多;衣冠文物之時少,干戈征戰之時多。看破治須途,不出陰陽一理。
怙惡不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過惡卻不肯悔改。《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傳》:「若授以遠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惡不悛,恃遠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訴。」《東歐女豪傑》第二回:「野蠻政府,怙惡不悛,偏要和我們為難。」也作「怙惡不改」。
走投無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投」。「走頭無路」猶「走投無路」。見「走投無路」條。 01.《水滸傳.第五六回》:「徐寧妻子邢個婭嬛如熱鏊子上螞蟻,走頭無路,不茶不飯,慌做一團。」 02.《官場現形記.第一六回》:「想到這裡,心上一似滾油煎的,直往上沖,急的搔頭抓耳,走頭無路。」
風光霽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光風霽月」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無名氏〈楚泊亭〉詩二首之一(據《全唐詩外編.續補遺.卷二一.無名氏》引)1>天垂六幕水浮空,霽月光風上下同。我向山頭一舒2>笑,楚人還望白雲中。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大宋宣和遺事.元集》。 (2) 舒:舒展。〔參考資料〕 《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茫茫往古,繼繼來今,上下三千餘年,興廢百千萬事,大概風光霽月之時少,陰雨晦冥之時多;衣冠文物之時少,干戈征戰之時多。看破治須途,不出陰陽一理。
霽月光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光風霽月」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無名氏〈楚泊亭〉詩二首之一(據《全唐詩外編.續補遺.卷二一.無名氏》引)1>天垂六幕水浮空,霽月光風上下同。我向山頭一舒2>笑,楚人還望白雲中。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大宋宣和遺事.元集》。 (2) 舒:舒展。〔參考資料〕 《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茫茫往古,繼繼來今,上下三千餘年,興廢百千萬事,大概風光霽月之時少,陰雨晦冥之時多;衣冠文物之時少,干戈征戰之時多。看破治須途,不出陰陽一理。
風光月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光風霽月」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無名氏〈楚泊亭〉詩二首之一(據《全唐詩外編.續補遺.卷二一.無名氏》引)1>天垂六幕水浮空,霽月光風上下同。我向山頭一舒2>笑,楚人還望白雲中。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大宋宣和遺事.元集》。 (2) 舒:舒展。〔參考資料〕 《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茫茫往古,繼繼來今,上下三千餘年,興廢百千萬事,大概風光霽月之時少,陰雨晦冥之時多;衣冠文物之時少,干戈征戰之時多。看破治須途,不出陰陽一理。
怙惡不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怙惡不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怙惡不悛」原作「長惡不悛」。據《左傳.隱公六年》載,春秋時,結鄰的陳、鄭二國時常發生爭端而彼此交惡。後來鄭國曾提出請求,希望能夠與陳國和平共處。當時,陳桓公弟五父認為廣結善緣是國家的重要施政方針,因此建議接受講和。但陳桓公卻認為宋、蔆國才是難以對付的敵手,鄭國算不了什麼,就拒絕接受鄭國的講和。結果在陳桓公六年五月時,鄭國入侵陳國,陳國大敗,被擄去許多財物及俘虜。對於這樣失敗的結果,當時的人便加以評論說:「善不可丟失,惡不可滋長。」陳桓公因為不廣結善緣,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悔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後來「怙惡不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
長惡不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怙惡不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怙惡不悛」原作「長惡不悛」。據《左傳.隱公六年》載,春秋時,結鄰的陳、鄭二國時常發生爭端而彼此交惡。後來鄭國曾提出請求,希望能夠與陳國和平共處。當時,陳桓公弟五父認為廣結善緣是國家的重要施政方針,因此建議接受講和。但陳桓公卻認為宋、蔆國才是難以對付的敵手,鄭國算不了什麼,就拒絕接受鄭國的講和。結果在陳桓公六年五月時,鄭國入侵陳國,陳國大敗,被擄去許多財物及俘虜。對於這樣失敗的結果,當時的人便加以評論說:「善不可丟失,惡不可滋長。」陳桓公因為不廣結善緣,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悔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後來「怙惡不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