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52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危險、不安。《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孫子.謀攻》:「知彼知己,百戰不。……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
2.疲乏、疲困。《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已。」《聊齋志異.卷二.鳳陽士人》:「郎君星馳夜半,人畜想當俱。」
1.大概、恐怕、也許。表示推測或不肯定的語氣。《孟子.梁惠王上》:「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唐.陳鴻《長恨傳》:「時夜半,休侍衛於東西廂,獨侍上。」
2.幾乎、將近、差不多。表示設想的語氣。《文選.孔融.論盛孝章書》:「海內知識,零落盡。」
3.近似。《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而賢以為可奪其畜產,虜其妻子,此空言,非至計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幾乎全部完了。《三國演義》第六回:「又差呂布發掘先皇及后妃陵寢,取其金寶。軍士乘勢掘官民墳塚盡。」
百戰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次戰爭都不失敗。形容百戰百勝。《孫子.謀攻》:「知彼知己,百戰不。」
知止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止不的意思是說知道適可即止,則不致陷於危。這句話見於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可以長久。」(參見「知足不辱」)照此處解釋,是說在人必須有所做為的時候,也要在應該停止的時候就停止,可以免致「過分」而招致危。反之,如果「一意孤行」下去,其弊病必然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就是只見到一面,忽略了另一面。因為老子從「相反相成」的原則立論,反對只有一面的觀點和作為。所以無為是有為之始,同樣的知止才是保身的訣竅。若只知進而不知止,最後必然落到沒有退路的地步,反而前功盡棄。另又見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二章:「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如止所以不。」意思是說社會國家肇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危險、不安全。《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上假太后之威,三人者權重於昭王,家富於秦國,國甚危。」《舊唐書.卷一○三.牛仙客傳》:「仙客時既危,署字不成,其妻因中使來弔,以其表上。」
消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幾乎全部消除毀滅。如:「人類濫墾濫伐,破壞自然生態,許多生物幾已消滅盡。」
無虛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幾乎沒有閒過一天。元.周密《武林舊事.卷一.大禮》:「先自前一月以來,次第按試習儀,無虛日。」《隋唐演義》第九三回:「於是株連蔓引,搜捕窮治,無虛日。」
馬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旅途勞累疲困。《文選.曹植.洛神賦》:「日既西傾,車馬煩。」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灤陽消夏錄一》:「至黃昏乃歸,車馬煩,不勝困憊。」
無孑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幾乎沒有一點殘存。晉.周祗〈與劉裕書諫伐蜀〉:「然益土荒殘,野無青草,成都之內,無孑遺。」
張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財物匱乏,已竭盡能力去籌措應急的艱困情境。如:「為償巨額負債,他張羅盡,幾無所剩。」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