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7465 收藏人次:102066
半環狀的玉佩。《楚辭.屈原.九歌.湘君》:「捐余兮江中,遺余佩兮醴浦。」《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瀏覽人次:2118 收藏人次:0
玉製的耳飾,多呈圓環形而有缺口。因「」與「決」同音,故古人常以玉寓決絕之意。《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緣木求魚     
瀏覽人次:81660 收藏人次:11339122
參考詞語︰緣木希魚注音︰ㄩㄢˊ ㄇㄨˋ ㄒ| ㄩˊ漢語拼音︰yuán mù xī yú釋義︰猶「緣木求魚」。見「緣木求魚」條。
01.《後漢書.卷六一.左周黃列傳.周舉》:「陛下所行,但務其華,不尋其實,猶緣木希魚,卻行求前。」  參考詞語︰求魚緣木注音︰ㄑ|ㄡˊ ㄩˊ ㄩㄢˊ ㄇㄨˋ漢語拼音︰qiú yú yuán mù釋義︰猶「緣木求魚」。見「緣木求魚」條。
01.明.鄭若庸《玉記.第三齣》:「終朝糊口無恆計,求魚緣木竟何濟。」
杯弓蛇影     
瀏覽人次:49898 收藏人次:3709970
01.清.黃遵憲〈感事〉詩八首之七:「金厖涼含隱痛,杯弓蛇影負奇冤。」
恍然大悟     
瀏覽人次:29045 收藏人次:7076818
鑄』。」邑宰大奇其說,及以篆驗則字勢存焉,乃輦致於河東公之門。公以為麟經時物,得以為古矣,寶之猶鍾、、郜鼎也。……獨劉舍人蛻以為非當時之物,乃近世矯作也。公不悅曰:「果有說乎?」紫微曰:「某幼專邱明之書,齊侯小白諡曰桓公,九合諸侯,取威定霸,葵邱之會是第八盟。按禮經,諸侯五月而葬,同盟至。既葬然後反虞,既虞然後卒哭,卒哭然後定諡,則葵邱之會實在生前,不得以諡稱之,此乃近世矯作也。」裴公1>恍然始悟,立命2>擊碎,然後舉爵3>盡歡而罷。 〔注解〕
(1) 裴公:裴休(西元791∼846),字公美,唐孟州濟源人。曾官宰相,善文章,工書,以歐、柳為宗。
(2) 立命:立刻下令。
(3) 爵:...
傾國傾城     
瀏覽人次:22188 收藏人次:1102343
案驚奇.卷三》:「此鄰人徐氏之女,丹桂小娘子。果然生得一貌傾城,目中罕見。」
02.明.鄭若庸《玉記.第一○齣》:「煙花戶庭,風塵心性。張郎不成,李郎不應。十人見我九人憎,羞殺我一貌傾城。」 參考詞語︰一顧傾人注音︰| ㄍㄨˋ ㄑ|ㄥ ㄖㄣˊ漢語拼音︰yī gù qīng rén釋義︰猶「傾國傾城」。見「傾國傾城」條。
01.明.湯顯祖《南柯記.第七齣》:「俺淳于棼可是遇仙也?他三回自語,一顧傾人。」
安貧樂道     
瀏覽人次:18491 收藏人次:1575239
之清貞守道,抗志柴門;……宣子之樂道安貧,弘風闡教:斯並通儒之高尚者也。』」
02.明.鄭若庸《玉記.第一九齣》:「身淹滯,謾高歌劍鋏,樂道安貧,待時終覓上天梯。」 參考詞語︰守道安貧注音︰ㄕㄡˇ ㄉㄠˋ ㄢ ㄆ|ㄣˊ漢語拼音︰shǒu dào ān pín釋義︰猶「安貧樂道」。見「安貧樂道」條。
01.《舊唐書.卷九○.王及善等列傳》:「贊曰:『……守道安貧,懷遠當仁。』」 參考詞語︰安貧守道注音︰ㄢ ㄆ|ㄣˊ ㄕㄡˇ ㄉㄠˋ漢語拼音︰ān pín shǒu dào釋義︰猶「安貧樂道」。見「安貧樂道」條。
01.宋.蘇軾〈薦布衣陳師道狀〉:「右臣等伏見徐州布衣陳師道,文詞高古,度越流...
山高水長     
瀏覽人次:13509 收藏人次:286211
(一) 唐.劉禹錫〈望賦〉(據《全唐文.卷五九九.劉禹錫》引)望如何其望最傷!俟環兮思帝鄉。龍門不見1>兮雲霧蒼蒼,喬木何許2>兮山高水長。春之氣兮悅萬族,獨含嚬兮千里目;秋之景兮懸清光,偏結憤兮九迴腸。羨環拱於白榆,惜馳暉於落棠。諒衝斗兮誰見,伊戴盆兮何望?豈止蘇武在胡,管寧浮海?送飛鴻之滅沒,附陰火之光彩。鶴頸長引,烏頭未改。恨已極兮平原空,起何時兮東山在。永望如何,傷懷孔多。降將有依風之感,宮人成憶月之歌。歌曰:「張衡側身愁思久,王粲登樓日迴首。不作渭濱垂釣臣,羞為洛陽拜塵友。」 〔注解〕
(1) 龍門不見:意謂故都看不見。戰國楚.屈原〈哀郢〉:「過夏首而西浮兮,顧龍門而不見。」龍門...
    
瀏覽人次:11961 收藏人次:5331366
1.捨棄、拋棄。《說文解字.手部》:「捐,棄也。」如:「為國捐軀」。《楚辭.屈原.九歌.湘君》:「捐余兮江中,遺余佩兮醴浦。」《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
罪魁禍首     
瀏覽人次:11224 收藏人次:896933
參考詞語︰禍首罪魁注音︰ㄏㄨㄛˋ ㄕㄡˇ ㄗㄨㄟˋ ㄎㄨㄟˊ漢語拼音︰huò shǒu zuì kuí釋義︰即「罪魁禍首」。見「罪魁禍首」條。
01.明.鄭若庸《玉記.第三一齣》:「雖是虔婆殺我,娟奴是禍首罪魁,追了他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