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078.1273 ms
共 1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瞎眼的人。《莊子.逍遙遊》:「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元史.卷一○五.刑法志四》:「諸瞽者毆人,因傷致死,杖一百七,徵燒埋銀給苦主。」
2.古代的樂官。《書經.胤征》:「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
3.沒有見識、無觀察力的人。《荀子.勸學》:「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
|
瞽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瞎眼的人。《談徵.名部下.瞽瞍》:「無目眹謂之瞽,有目無眸子謂之瞍。」
|
瞽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為舜的父親。因其屢次欲殺舜,後世譏其有眼不識賢愚,故稱為「瞽叟」。《史記.卷一.五帝本紀》:「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
|
瞽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瞎眼的人。《西遊記》第三五回:「正行處,猛見路旁閃出一個瞽者。」
|
瞽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周代的兩個官職。瞽為樂師,掌樂。史為太史,掌陰陽、天時及禮法。《國語.周語上》:「瞽史教誨,耆艾修之。」
|
瞽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師。古代常以盲人擔任樂師,所以稱為「瞽師」。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樂體在聲,瞽師務調其器;樂心在詩,君子宜正其文。」
|
瞽言妄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亂說話,輕率行動。《晉書.卷五一.摯虞傳》:「臣生長蓽門,不逮異物,雖有賢才,所未接識,不敢瞽言妄舉。」
|
瞽言芻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論。常用作自謙之詞。後形容自己的意見粗淺,不夠成熟。《南齊書.卷二八.劉善明傳》:「不識忌諱,謹陳愚管,瞽言芻議,伏待斧鉞。」
|
瞽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瞎眼。《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恰遇一個瞽目先生敲著報君知走將來。」
|
君子不躁不隱不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不躁不隱不瞽」語出〔荀子‧勸學〕,意謂君子與人交談,會避免躁、隱、瞽等三種毛病。和不該交談的人交談叫做躁(急躁);可以交談卻不交談,叫做隱(隱而不說);與人交談時不察言觀色,叫做瞽(瞎眼)。荀子這段話應是脫胎於〔論語‧季氏‧六〕和〔衛靈公‧七〕而略有修改。〔季氏篇〕上說:「陪有德位的君子談話時,很容易犯三種過失:還沒談到的話題,自己先提了,叫做躁;已經談到某個話題,自己卻不談,叫做隱;沒有察顏觀色,冒然地說話,叫做瞽。」〔衛靈公篇〕上說:「可以交談卻不去交談,是失人;不可以交談,卻去交談了,是失言。君子既不失人,也不會失言。」
〔韓詩外傳‧卷四〕中有一段話,把這個意思加...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