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84 ms
共 3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一種直刺兵器。長柄,有青銅或鐵製的利刃。如:「長矛」。《文選.枚乘.七發》:「白刃磑磑,矛戟交錯。」《三國演義》第二八回:「隨即披挂持矛上馬,引一千餘人,逕出北門。」
|
自相矛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韓非子.難勢》:「人應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比喻行事或言語先後不相應、互相抵觸。《魏書.卷八八.良吏傳.明亮傳》:「辭勇及武,自相矛盾。」
|
矛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矛、盾,武器名,古代兩種功用不同的兵器。相傳有一人賣矛和盾,誇他的盾最堅固,任何東西都戳不破。後來又誇他的矛最銳利,什麼東西都能刺進去。一人問他若拿他的矛來刺他的盾會如何,他卻回答不出來。典出《韓非子.難勢》。後比喻言語行為自相抵觸。如:「自相矛盾」。也作「矛楯」。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以對方的觀點、理論來反駁對方。語本《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
矛盾意向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矛盾意向法係運用過飽原理使行為減少或停止的方法,鄧勒普(K. Dunlop)在一九二八年就曾使用類似的方法;到一九六○年佛蘭寇(V.E. Frankl)提出意義治療理論時,將此法列為治療技巧之一。矛盾意向法的實施有兩種型式,對於強迫症患者,此法假設從事問題行為或誇大症狀反而有助於消除此類行為困擾。例如當一位對子女過度照顧的母親想要改變其行為時,治療者反而規定這位母親更周全的保護她的子女,在執行過程中讓當事人發覺行為是操控在自己的手中,而能自行產生改變的力量。另一種型式則是針對具有挑釁態度的當事人,此法假設當事人會因為嫌惡治療者的指示或為了對抗治療者而產生改變。因此治療者對於當事人的困擾採取...
|
矛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矛的尖端。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次復作危語。桓曰:『矛頭淅米劍頭炊。』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
2.比喻攻擊或事情進行時的方向。如:「他把調查的矛頭指向當晚在場的人。」
|
杯酒戈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戈矛,比喻紛爭。「杯酒戈矛」比喻在酒宴中引起的仇隙。《負曝閑談》第二五回:「華尚書看罷,把他酒都嚇醒了。……楞了一會,又想周楷這人名字好熟。想了半天恍然大悟道:『就是有天在吳侍郎席上,他請教我,我沒有理他那個人。這真是杯酒戈矛了。』」
|
矛盾方程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個以上聯立方程式無共同的解答,稱為「矛盾方程式」。由於設題的不合理或運算上的錯誤而產生。
|
亡戟得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齊、晉戰爭時,有一士兵在混戰中,遺失戟,而拾得矛的故事。典出《呂氏春秋.離俗覽.離俗》。後比喻有失有得或得失相等。
|
矛盾相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拿矛與盾相互敵對。比喻針鋒相對。「盾」文獻異文作「楯」。宋.錢易《南部新書.乙集》:「詔儒官與緇黃講論。初若矛楯相向,后類江海同歸。」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