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77.6066 ms
共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捕捉兔子的網。《說文解字.网部》:「罝,兔网也。」《詩經.周南.兔罝》:「肅肅兔罝,施于中林。」
2.泛稱捕捉鳥獸的網子。《文選.張衡.西京賦》:「結罝百里,迒杜蹊塞。」
|
兔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詩經.周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兔罝,后妃之化也。」或亦指頌武人之詩。首章二句為:「肅肅兔罝,椓之丁丁。」
2.捕兔的網子。語出《詩經.周南.兔罝》:「肅肅兔罝,施于中逵。」唐.李白〈送韓準斐政孔巢父還山〉詩:「獵客張兔罝,不能挂龍虎。」後比喻在野的賢人或武臣。唐.陳子昂〈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詩.序〉:「皇華昭國,懷鳳綍而高尋;白桂追遊,邀兔罝而不顧。」
|
罝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捕捉鳥獸的網子。唐.皇甫枚《王知古》:「往往設罝罘於通道,則犬彘無遺。」
|
守株待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一農夫見兔觸樹而死,為他所得,遂不事農作,守在樹旁,等待兔子撞樹,終一無所獲。典出《韓非子.五蠹》。後比喻拘泥守成,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漢.王充《論衡.宣漢》:「以已至之瑞,效方來之應,猶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明.朱權《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進若緣木求魚。」也作「守株伺兔」。
|
得魚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筌,是竹編的魚籠,用以捕魚。蹄,是捕兔用的網子,即是兔罝。莊子用筌和蹄比喻為了達成目的而採取的手段,捕捉魚和兔才是獵人真正的目的。如果已經捕捉到魚,那筌就沒有用處,已經捉到兔子,那蹄也失去了作用,這兩者就可以拋棄不用了。同樣的,言論和著作是用以闡明道理的工具,道家認為天地間的至理,並非言語文字所能傳示,所以主張人不可拘泥於語言文字之中,一旦通達道理,就應該捨棄這些外在的形式。後來「得魚忘筌」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亦用來比喻人在達到目的成功後就忘掉賴以成功的手段或憑藉物,有背義忘恩之意。
|
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四通八達的大道。《爾雅.釋宮》:「九達謂之逵。」晉.郭璞.注:「四道交出,復有旁通。」《詩經.周南.兔罝》:「肅肅兔罝,施于中逵。」漢.毛亨.傳:「逵,九達之道。」
|
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獵取。《文選.揚雄.長楊賦》:「張羅罔罝罘,捕熊羆豪豬。」《文選.束晳.補亡詩六首之一》:「淩波赴汨,噬魴捕鯉。」
|
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繩線編成捕捉動物的器具。網的初文。《易經.繫辭下》:「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資治通鑑.卷三二.漢紀二十四.成帝元延三年》:「南驅漢中,張羅罔罝罘,捕熊羆禽獸。」
|
忘筌得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得魚忘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筌,是竹編的魚籠,用以捕魚。蹄,是捕兔用的網子,即是兔罝。莊子用筌和蹄比喻為了達成目的而採取的手段,捕捉魚和兔才是獵人真正的目的。如果已經捕捉到魚,那筌就沒有用處,已經捉到兔子,那蹄也失去了作用,這兩者就可以拋棄不用了。同樣的,言論和著作是用以闡明道理的工具,道家認為天地間的至理,並非言語文字所能傳示,所以主張人不可拘泥於語言文字之中,一旦通達道理,就應該捨棄這些外在的形式。後來「得魚忘筌」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亦用來比喻人在達到目的成功後就忘掉賴以成功的手段或憑藉物,有背義忘恩之意。
|
干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能禦敵而盡保衛責任的人。《詩經.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幼學瓊林.卷一.武職類》:「大將曰干城,武士曰武弁。」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