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6.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要求。《說文解字.羊部》:「,自急敕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便、草率。如:「一絲不苟」、「不苟言笑」、「不敢苟同」。
姑且、暫且。如:「苟安」、「苟全」、「苟活」、「苟延殘喘」。
假如。如:「苟非其人」、「苟若有之」。
苟且:A>只顧眼前,得過且過。如:「苟且偷生」。B>胡亂之事。如:「男女苟且」。C>敷衍了事。如:「因循苟且」。
游刃有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遊刃有餘」。見「遊刃有餘」條。01.晉.孫盛〈老聃非大賢論〉:「得其道,則游刃有餘,觸地元吉,何違天心于戎貊?」02.《螢窗異草.卷三.青眉》:「儂視君之業,雖未能游刃有餘,而尚可以進乎技。」 
手足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2>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而已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禮記.仲尼燕居》。 (2) 錯:通「措」,安置。〔參考資料〕 《禮記.仲尼燕居》子曰:「禮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乎其何之?譬如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見?若無禮,則手足無所錯,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是故以之居處,長幼失其別,閨門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獵戎事失其策,軍旅武功失其制,宮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時,樂失其節,車失其式,鬼神失其饗,喪紀失其哀,辨說失其黨,官失其體,政事...
諱莫如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慶父是逃往莒國的,為什麼用「如」字而不用表示「逃」的「奔」字呢?《穀梁傳》說:「諱莫如深,深則隱,有所見,莫如深也。」意思是孔子認為這段歷史是魯國的重大醜聞,沒有什麼事情比這更需要避諱的了。這樣的解釋,充分表達出孔子用沉重悲痛的心看待這場國家悲劇。後來「諱莫如深」被用來比喻將事情隱瞞得非常嚴密,不為外人所知,而不專指國家大事。
遊刃有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èn yǒu yú釋義︰即「遊刃有餘」。見「遊刃有餘」條。 01.晉.孫盛〈老聃非大賢論〉:「得其道,則游刃有餘,觸地元吉,何違天心于戎貊?」 02.《螢窗異草.卷三.青眉》:「儂視君之業,雖未能游刃有餘,而尚可以進乎技。」 參考詞語︰游刃皆虛注音︰|ㄡˊ ㄖㄣˋ ㄐ|ㄝ ㄒㄩ漢語拼音︰yóu rèn jiē xū釋義︰揮灑無厚之刃,向人情空隙處運刀。見「遊刃有餘」條。 0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范榮期見郗超俗情不淡,戲之曰:『夷、齊、巢、許,一詣垂名。何必勞神苦形,支策據梧邪?』郗未荅。韓康伯曰:『何不使遊刃皆虛?』」 參考詞語︰刃有餘地注音︰ㄖㄣˋ |ㄡˇ ㄩˊ...
另起爐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起爐作灶注音︰ㄑ|ˇ ㄌㄨˊ ㄗㄨㄛˋ ㄗㄠˋ漢語拼音︰qǐ lú zuò zào釋義︰比喻創立見解。見「另起爐灶」條。 01.宋.陸九淵《象山先生全集.卷三五.語錄下》:「見理未明,寧是放過去,不要起爐作(灶)。」(源) 02.清.黃宗羲〈答萬充宗論格物書〉:「靜遠明夫意,則格物之工夫即在其中,更不必起爐作(灶)也。」 參考詞語︰自起爐灶注音︰ㄗˋ ㄑ|ˇ ㄌㄨˊ ㄗㄠˋ漢語拼音︰zì qǐ lú zào釋義︰猶「另起爐灶」。見「另起爐灶」條。 01.清.陸隴其〈答嘉善李子喬書〉:「輒欲以胸臆所見,自闢門戶,自起爐灶。」
涓滴歸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詞義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似詞6 反詞 詞義一點一滴之微也不私取,是極其清廉的意思。 出處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天天到局裡辦公事,什麼馬車錢,包車夫,還有吃的香煙、茶葉,都是小侄自己貼的。真正是涓滴歸公,一絲一毫不敢亂用。」民國黃興致鄧澤如絕筆書:「俾共曉然此次之款,涓滴歸公。」 用法常用於表示公款毫不侵蝕方面。 例句慈濟功德會將所有籌募之款項,全數用來救濟貧困者,真正做到涓滴歸公。 似詞涓滴不取/一介不/一毫莫取/廉潔可風 反詞侵占公款/中飽私囊
忠心耿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葉山《葉八白易傳.卷六.剝卦.上九》:「有一士大夫,直躬履方,義形于色者,居于其間,力雖不足,其威望猶足以折奸人之心。……下至唐,宦者張承業從晉,唐亡十六年而忠心耿耿,不忘舊君,能使李存勗終身以復仇為事。」
網開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藍鼎元〈檄施恩陳祥諭撫杜君英〉:「本鎮哀其愚懵,仰體朝廷好生之德,欲為網開一面,該弁賫斯檄往諭之。自古君臣大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是以作亂之賊,咸膏斧鑕,可改過自新,即為彌天大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