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倖」、「覦」等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望得到不該擁有的東西。《左傳.桓公二年》:「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覦。」《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宜絕橫拜,以塞覦之端。」
覦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分的意念或企圖。《金瓶梅》第一七回:「這蔣竹山從與婦人看病之時,懷覦之心,已非一日。」《隋唐演義》第九三回:「可知那聲色犬馬、奇技淫物,適足以起大盜覦之心。」也作「覦之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著野心窺視,伺機而動。《宋書.卷八四.袁傳》:「而群小構慝,妄生窺,成軫惑燕,貫高亂趙,讒人罔極,自古有之。」
覦之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分的意念或企圖。《東周列國志》第八回:「君多內寵,公子突、公子儀、公子亹三人,皆有覦之志。」也作「覦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求儌倖。《元史.卷二六.仁宗本紀三》:「出入內庭,倖名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望能實現。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豁。」
動輒得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沈起鳳《諧鐸.卷四.財戒》:「寒乞兒,汝一介窮骨,妄妻妾之奉,宮室之美,以至鑽穿錢孔,動輒得咎,孽由自作,不可活矣。」」
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適宜、合宜。如:「便於攜帶」。《南史.卷三五.顧之傳》:「率皆即日不宜於人,方來未便於公,名與實反,有乖政體。」
息息相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關係極為密切或彼此契合無間。清.延君壽《老生常談》:「選古人五七古詩若干首,讀萬遍或數萬遍,熟其音節氣味,心解神悟,久久覺得……我之形神與古人之氣脈息息相關。」《清史稿.卷三八六.文祥傳》:「在彼有顧忌,覦亦可潛消,事不盡屬總理衙門,而無事不息息相關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