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50.29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思想家論述名實問題的辯論。始於春秋時孔子正名、老子無名、墨子取實予名的爭辯。戰國時則有惠施、公孫龍的名家出現,荀子並把名辯問題,具體分析為名、辭、辯說三方面,對中國古邏輯學貢獻很大。
道聽途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道聽塗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開平民教育先河。孔子是一個很嚴謹的學者,對學生品行的要求甚至超過他們在學問上的成就,在《論語.陽貨》中,孔子曾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意思就是說,在道路上聽到的話,如果沒有查證就隨便傳揚出去,有德行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皇侃疏中對這句話加以解釋:「若聽之道路,道路乃即為人傳說,必多謬妄。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對人講述道理,必先鑽研日久,有所心...
坐井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字伯陽,諡曰聃。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有《道德經》五千餘言。 (2) 小:輕視
東觀之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為魯司寇時,殺少正卯於東觀之下。見《孔子家語.卷一.始誅》。後用以稱殺身之禍。漢.桓寬《鹽鐵論.訟賢》:「未睹功業所至,而見東觀之殃,身得重罪,不得以壽終。」
盜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在今山東省泗水縣東北。相傳孔子因盜泉之名,於禮不順,故渴而不飲其水。
三絕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對《易經》這本古書很有興趣,它是一本深奧難懂的書,孔子一次一次地反覆研讀,直到讀懂為止。《史記》記載這件事是,用「韋編三絕」來形容孔子的用功程度。「韋」是熟牛皮。古代還未發明紙的時候,字是寫在竹簡上的,然後用牛皮帶編起來。「絕」是斷的意思。孔子鑽研《易》時,不斷翻閱,以致於編綴竹簡的皮帶都斷了好幾次。後來「韋編三絕」就被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努力。
異趣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殊途同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殊途同歸」原作「同歸殊塗」。孔子說:「天下的事物,有什麼可以困擾憂慮?天下萬物同歸於一個好的理想目標,雖然有百種不同的思慮,採用的方法不同,但所得到的結果都是相同的。」後來「殊途同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採取的方法雖不同,所得的結果卻相同。
男唱女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夫婦和睦,琴瑟和鳴。參見「夫倡婦隨」條。《孔叢子.卷一.嘉言》:「孔子曰:『十五許嫁而後從夫,是陽動而陰應,男唱而女隨之義也。』」
董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春秋時晉國史官,生卒年不詳。晉靈公無道,正卿趙盾屢次勸諫,靈公不聽,反欲殺之,趙盾於是逃亡國外。其後族人趙穿弒靈公,盾還晉國,而不討穿。董狐乃書曰:「趙盾弒其君。」孔子因稱:「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歿而無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雖死而聲名長存。唐.楊烱〈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憑風雲於異代,照日月於殊途。逝者有知,歿而無朽。」也作「歿而不朽」、「死而不朽」。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