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61.04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水泄不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水泄不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水泄不通」就是連一點水都無法泄漏。春秋時楚平王荒淫無道,娶太子建的妻子為妃,並把太子建遠派北方。忠臣伍奢直言忠諫無效,反被指有謀叛之心而遭囚禁,他的大兒子伍尚後來也被騙就逮,只有小兒子伍員(伍子胥)機警逃脫。楚平王在殺了伍奢、伍尚後,頒布一道詔書:「賊伍奢、伍尚已處死,唯有伍子胥逃走。凡能活捉伍子胥的人,賞金千斤,封邑萬戶;如有收容縱放的,全家處斬。」詔書一下,到處布滿重兵,防備得極為嚴密,猶如一點水也無法泄漏。後來「水泄不通」這個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包圍得極為嚴密,或形容擁擠不堪。
移風革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風易俗」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樂記》1>凡姦聲感人,而氣應之。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然後發以聲音,而文以琴瑟,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簫管;奮至德之光,動四氣之和,以著萬物之理。是故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還象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百度得數而有常;小大相成,終始相生,倡和清濁,迭相為經。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荀子.樂論》。〔參考資料〕 《荀子.樂論》故先王貴禮樂而賤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憲命,審誅賞,禁淫聲,以時順修,使夷俗邪音...
夏鑪冬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夏天進用火鑪,冬天進用扇子,物用與環境所需相違,用來比喻事與時違,所為無用。語本漢.王充《論衡.逢遇》:「作無益之能,納無補之說,以夏進鑪,以冬奏扇,為所不欲得之事,獻所不欲聞之語,其不遇禍幸矣!何福祐之有乎?」也作「夏爐冬扇」。
守道安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安於任何處境,即使貧困,也信守天道,不因求取額外的欲望或私利而損害了生機,當然也不會任意索求而違正道。」其實道家的中心思想便是自然無為。文子所揭示的即此理念,所以要人安於現況,即使貧困,也能樂於信守正道,不作他想,也就是所謂的「安貧樂道」了。後來「安貧樂道」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能安於貧困的處境,並仍以信守道義為樂。
石尤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石氏女與其夫尤郎情好甚篤,尤郎將遠行從商,石氏勸阻未成。其夫既出,久而未歸,石氏思夫甚深,轉為重疾,臨終時長嘆說:「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於此,今凡商旅遠行,吾當作大風為天下婦人阻之。」見元.伊世珍《瑯嬛記.卷中》引《江湖紀聞》。後因以喻風、颶風。南朝宋.孝武帝〈丁督讓歌〉六首之五:「願作石尤風,四面斷行旅。」唐.陳子昂〈初入峽苦風寄故鄉親友〉詩:「寧知巴峽路,辛苦石尤風。」也作「石郵風」。
含垢藏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宣公十五年》:「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國君含垢,天之道也。」指國君應有容忍恥辱的寬大氣度。《周書.卷二○.賀蘭祥傳》:「先皇含垢藏疾,仍存聘享,欲睦之以鄰好,申之以婚姻。」後比喻包庇壞人壞事。《三國志.卷八.魏書.公孫度傳》裴松之注引《魏略》:「賊孫權,遭遇亂階,因其先人劫略州郡,遂成群凶,自擅江表,含垢藏疾。」也作「含垢納汙」。
包藏姦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包藏禍心」。見「包藏禍心」條。01.《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一》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又劉表自以為宗室,包藏姦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據有當州。孤復定之,遂平天下。」逆心"> 
懲噎廢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因噎廢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呂氏春秋》一書為戰國時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各記所聞論述而成,種種異說雜陳於書中,為雜家之祖。〈蕩兵〉一篇主要論述用兵的重要,為辯駁墨家非攻之說而作。作者認為,父母若從不鞭打小孩,便無法禁止孩子的叛頑劣;國家若沒有刑罰,便無法禁止人民的相互衝突;天子若不行誅伐,便無法禁止諸侯之間的的暴力相向。所以一些必要的懲罰不應該廢除,只是在運用時必須有技巧。在用兵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聖明君王應擁有可除暴安良的軍隊,而非不需要軍隊。假使有人在吃飯時噎死,就禁止天下人飲食;有人在乘船時溺死,就禁止天下人乘船;都是很荒謬的事!那麼,有人因為曾有君王用兵喪失國家,就想...
得不償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得不償失」之典源,提供參考。 《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論曰:「……自西戎作,未有陵斥上國若斯其熾也。和熹以女君親政,威不外接。朝議憚兵力之損,情存苟安。或以邊州難援,宜見捐棄;或懼疽食浸淫,莫知所限。謀夫回遑,猛士疑慮,遂徙西河四郡之人,雜寓關右之縣。發屋伐樹,塞其戀土之心;燔破貲積,以防顧還之思。於是諸將鄧騭、任尚、馬賢、皇甫規、張奐之徒,爭設雄規,更奉征討之命,徵兵會眾,以圖其隙。馳騁東西,奔救首尾,搖動數州之境,日耗千金之資。至於假人增賦,借奉侯王,引金錢縑綵之珍,徵糧粟鹽鐵之積。所以賂遺購賞1>,轉輸勞來2>之費,前後數十巨萬。或梟剋酋健,摧破附落,降俘載路,牛羊滿山。...
木朽不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局勢或人已敗壞到不可救藥的地步。參見「朽木不雕」條。《三國志.卷一○.魏書.賈詡傳》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木朽不雕,世衰難佐,將軍雖欲委忠難佐之朝,彫畫朽敗之木,猶坂而走丸,必不可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