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逆取順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以正道取之而以正道守之。《三國.卷三七.蜀書.龐統法正傳.龐統》:「遂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隋唐演義》第三七回:「主上摧刃父兄,大綱不正,即使修德行仁,還是個逆取順守。」
風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痲瘋病。《三國平話.卷上》:「忽患癩疾,有髮皆落,遍身膿血不止,取淨水一盞,咒了,嚥在腹中,風疾即愈;毛髮皮膚復舊。」
通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時、地、人的限制,可以共同使用。《續漢書.第三.律曆下》:「天難諶斯,是以五、三迄于來今,各有改作,不通用。」《文明小史》第六○回:「那些軍機大臣連報都不看的,見了『目的』、『方針』那種通用字眼,比三代以上的文字都還難解,只得含含糊糊奏覆了。」
偷世竊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業學習,希望能用一己之才,為國效力,挽救國勢。他雖屢次上書勸諫韓王,卻無法受到重用。於是他把滿腔壯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在〈詭使〉篇中韓非認為,君主掌握法度,是為了要擁有生殺的權柄,然而現在遵守法度,想要忠心侍奉君主的人,卻不得進見;而言語巧詐,行為姦軌,僥倖得以偷欺於世的人,反而能夠常常接近君王,得到重用。 「盜名」則是出自《荀子.不苟》。荀子認為:富貴是人性所愛,貧賤是人性所惡,如果有人厭惡富貴,喜愛貧賤,這是違反人性,用來盜取聲望的作法。這兩個典源,一見「偷世」,一見「盜名」,後來被合用演變成「欺世盜名」,用來比喻欺騙世人,盜取名譽。
咄嗟可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快就辦好。《聊齋異.卷七.金和尚》:「客倉卒至,十餘筵咄嗟可辦。」也作「咄嗟便辦」、「咄嗟而辦」。
顯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鬼神顯現其靈驗或徵兆。《明史.卷五○.禮四》:「夫梓潼顯靈於蜀,廟食其地為宜。」《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方曉得適才婦人,乃是觀音顯靈。」也作「顯靈應兒」。
同類相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趣相同的人自然結合在一起。參見「同氣相求」條。《史記.卷六一.伯夷傳》:「同明相照,同類相求。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磨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磨損、蝕耗。如:「他的氣已經被環境磨蝕殆盡。」
退居幕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明顯處遷移到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如:「他曾經是名歌星,後來為了趣而退居幕後,從事音樂創作。」
被髮入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開世俗而隱居,不問人事。《三國.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裴松之注引《獻帝春秋》:「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