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陶聲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04~1969)江西南昌人,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歷任臺南工學院、兵工學校教、美援運用委員會副處長、經濟合作委員會祕書長等職,五十八年七月,受任命為經濟部長,到任不久,以腸癌逝世。今有陶聲洋防癌基金會,即為紀念陶氏而設。
茅室土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茅草蓋的屋頂,泥土砌成的臺階。比喻屋舍簡陋。《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上》:「扶風掾李育,經明行著,教百人,客居杜陵,茅室土階。」也作「土階茅茨」。
蘇伯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蘇伯衡,字平仲,元明間浙江金華人。友龍子。博涉群籍,文詞蔚贍有法,以善古文聞名於時。元末貢於鄉,洪武間入禮賢館,為國子學錄,遷學正,擢翰林編修。十年,宋濂薦以自代,以疾力辭。二十一年聘主會試,尋為處州教。以表箋忤旨下獄死。二子救父並被刑,士論惜之。有《蘇平仲集》存世。資料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5/5/20/n927829.htm
丁肇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36~)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在美國出生,回臺灣接受中學教育,美國密西根大學畢業,西元一九六二年取得博士學位。曾任哥倫比亞大學教、麻省理工學院教、中央研究院院士等。一九七六年和獨立做出同一發現的美國物理學家芮契特(Richter,Burton)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狹長的蚌蛤。《集韻.平聲.佳韻》:「蠯,蚌狹而長者。」《周禮.天官.鱉人》:「祭祀共蠯,蠃蚳以醢人。」
納蘭容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詩人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乾清門三等侍衛,后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納蘭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澱區上庄皂甲屯。  納蘭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 "清詞三大家"。  娶妻兩廣總督尚書盧興祖之女盧氏,賜淑人,后誥贈一品夫人,成婚...
聽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人講課程。如:「這位老師的課方法非常靈活,臺下聽課的學生都很喜歡他。」
經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儒家經傳與闡揚義理的學術。[例]張教是國內的經學大師,見解獨到。
佛教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頌佛德的清淨音聲或曲調。釋迦牟尼時代,出家人對於歌舞的態度頗為謹慎,在他們圓寂後,為了宗教的傳教與教團的維持,遂有經典朗誦的產生,而逐漸發展成為音樂。佛教音樂自印度傳入中國後,大盛於唐室宮廷,並促成唐代樂舞的高度發展。主要用於講經儀式、朝暮課誦以及道場懺法,藉以啟請十方諸佛菩薩、讚詠聖賢或誦持經典。由於所淵源不同,故分為南北兩體,閩南以較熱鬧的鼓山調為主,後來並發展為子弟戲;北方則以正統的海潮音為主,所唱出的梵音如海浪般有波波相湧,層層相交之感。
妒賢疾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聲望、才能勝過自己的人,心懷怨恨和妒忌。《資治通鑑.卷五.周紀五.赧王四十九年》:「夫三代之所以亡國者,君專改於臣,縱酒戈獵;其所者妒賢疾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也作「妒賢嫉能」。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