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巴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吹管樂器。流行於雲南一帶少數民族。管身為竹製或木製,共有八個按音孔,前七後一。一端側面開吹孔,內裝有銅質簧片,演奏時橫吹。音色柔美,常用於獨奏、合奏、舞蹈和敘事歌等說伴奏。彞族紅河區流行直吹巴烏及雙管巴烏兩種。
檀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檀木製成的琵琶、琴等弦架上的槽格。後亦用於指琵琶等樂器。唐.李賀〈感春〉詩:「胡琴今日恨,急語向檀槽。」元.秦𥳑夫《東堂老》第一折:「只思量倚檀槽,聽一曲桂枝香。」
翻來吊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翻來覆去、重複不已。《金瓶梅》第三二回:「東家,也不消教他每了,翻來吊過去,左右只是這兩套狗撾門的,誰待聽你。」
評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量、忖度。元.商衟〈一枝花.釵橫金鳳偏套.賺煞〉:「道曉夜評薄,待嫁人時要財定囫圇課。」也作「評跋」、「評泊」。
度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詞譜曲、歌。唐.元稹〈樂府古題序〉:「在音聲音,因聲以度詞,審調以節。」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一.詞曲部.結構》:「師曠止能審樂,不能作樂;龜年但能度詞,不能製詞。使與作樂製詞者同堂,吾知必居末席矣。」
撥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阮,一種彈撥樂器。撥阮指彈奏月琴。《金瓶梅》第四四回:「當下四個喝的,李桂姐彈琵琶,吳銀兒彈箏,韓玉釧撥阮,董嬌兒打著緊急鼓子,一遞一個十段錦、二十八半截兒。」
打孩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寒冷而牙齒打顫所發的響聲。元.無名氏〈柳營曲.李亞仙〉曲:「後來卑田院乞化為活,轝車前挽歌,凍的來打孩歌。」也作「打頦歌」。
電視歌仔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在電視臺的攝影棚內製作,專為電視臺播映的歌仔戲。它為配合電視作業,捨棄傳統野臺演出的抽象戲劇效果,因此減低了原本的趣味。[例]電視歌仔戲為了配合插播廣告,往往無法作長段的演
品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小曲、小調。《水滸傳》第五一回:「那妮子來參都頭,卻值公差出外不在。如今見在勾欄裡,說諸般品調。」
大爆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過滿座的人數。形容人數眾多。如:「他的演會場場大爆滿,盛況空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