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共一輛車。《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出,使孔子為次,招搖市過之。」《官場現形記》第三六回:「等到吃完了飯,同他同車到他家裡,叫他把銀子一五一十,統通交代了家兄。」
備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替馬套上馬鞍,準備騎。《宋史.卷四○八.列傳.吳昌裔》:「至於治兵足食之方,脩車備馬之事,乃缺略不講。」《紅樓夢》第六八回:「說了,忙命備馬,躲往別處去了。」
褡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長形布袋。參見「搭連」條。《三俠五義》第二四回:「屈申接過銀子褡連,搭在驢鞍上面,上驢,竟奔萬全山南。」
白馬歸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紂王暴虐無道,其兄微子曾數次進諫,皆不聽。逮周武王滅紂後,微子白馬歸於周的故事。明.陸世廉《西臺記》第一折:「白馬歸周,金人辭漢,況兼陽九方驕。」
僕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好的弓箭。《左傳.莊公十一年》:「丘之役,公以金僕姑射南宮長萬。」宋.樂雷發〈烏烏歌〉:「有金須碎作僕姑,有鐵須鑄作蒺藜。」也稱為「僕射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士人所的車。《左傳.成公二年》:「丑父寢於轏中。」晉.杜預.注:「轏,士車。」
波羅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行者所遵守的根本戒律。為梵語Pārājika的音譯。在大菩薩戒律中,犯戒者要被逐出僧團,且不能成為菩薩。《四分律》卷一:「云何名波羅夷?譬如斷人頭,不可復起,比丘亦復如是,犯此法者不復成比,故名波羅夷。」《優婆塞五戒威儀經》:「若菩薩為利養故自讚毀他,是名菩薩波羅夷。」
禖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禖神的祠廟。《漢書.卷五一.枚傳》「武帝春秋二十九乃得皇子,群臣喜,故皋與東方朔作皇太子生賦及立皇子禖祝」句下唐.顏師古.注:「禮月令:『祀於高禖。』高禖,求子之神也。武帝晚得太子,喜而立此禖祠,而令皋作祭祀之文也。」
不習水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游泳技術不佳或不會游泳。如:「日月潭翻船事件所以傷亡慘重,就是因為客多不習水性之故。」
飄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風而飄動飛揚。《文選.宋玉.風賦》:「雄風則飄舉升降,凌高城。」唐.錢起〈行路難〉:「君不見凋零委路蓬,長風飄舉入雲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