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04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繁雜、眾多。同「繁」。《書經.說命》:「禮煩則亂,事神則難。」《淮南子.主術》:「刑錯而不用,法省而不煩。」
理情行為治療(REBT)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事論事,不過度推論,並能看清自己的偏執。1. 就事論事,不以偏概全,不踐踏自尊(行為≠人格)2. 不用絕對化的陳述,而是用條件式、描述性的陳述例如:我希望你停下手邊的事,先去整理房間。我會在十分鐘後回來確定你已經開始整理了。(而非「沒看過這麼懶的孩子!」「我們家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小孩!」「房間都不會整理,我不知道你還會做什麼!」等以偏概全的說法。)請特別小心這些東西,它們很容易打破。(而非「沒看過這麼笨的人!」「真差勁!粗心死了!好像不打破東西不甘願一樣!」「連個小東西都保管不好,你還能做什麼?」等以偏概全的說法。)具體...
危如累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國也,而迫於晉3>、楚4>之閒,其君之危,猶累卵也,而以無禮涖之,此所以絕世也,故曰「國小無禮」。不用諫臣,則絕世之勢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趙策一》、《史記.卷七九.范睢蔡澤列傳.范睢》。 (2) 曹:周武王的弟弟振鐸的封國。都陶丘,在今山東省定陶縣西北四里。春秋末期被宋國吞併。 (3) 晉: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4)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參考資料〕 ■《戰國策.趙策一》蘇秦曰:「今日臣之來也暮,後郭...
水泄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五.伍子胥變文》楚王使獄中喚出仵(伍)奢、子尚,處法徒刑。子尚臨死之前,仰面向天嘆而言曰:「吾當不用弟語,遠來就父同誅,奈何!奈何!更知何道?吾死之後,願弟得存。忽爾天道開通,為父仇冤殺楚。」遺語已訖,便即殺之。父子二人,同時誅戮。楚王出敕,遂捉子胥處,若為?敕曰:「梁國之臣,逆賊子胥,父事於君,不能忠謹,徒(圖)謀社稷,暴虎貪殘。子尚鄭國之臣,并父同時殺訖。唯有子胥逃逝,目下未獲。如能捉獲送身,賞金千斤,封邑萬戶。隱藏之者,法有常刑。先斬一身,然誅九族。所由寬縱,解任科徵,盡日奏聞。固(錮)身送上。」敕1>既行下,水楔2>(泄)不通,州縣相知,牓標道路3>。村坊搜括,誰...
嬌生慣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尊處優反義:刻苦耐勞辨似: 「嬌生慣養」及「養尊處優」都有生活優裕的意思。 「嬌生慣養」側重指幼年時的生活受到溺愛、嬌寵;「養尊處優」側重於成年後的環境優沃、尊貴。 嬌生慣養 養尊處優 辨似例句 ○ ㄨ 她是家裡最小的女兒,備受父母寵愛,從小~,因此脾氣不好。 ㄨ ○ 有些人想中了頭彩後,就可以過著~的生活,再也不用吃苦了。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路不拾遺」的實際例子,分別在《韓非子.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艱困。《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屈指可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屈指,用手指計算事物的數量。據《三國志.卷一七.魏書.張樂于張徐傳.張郃》記載:魏文帝時,任命張郃為節度使督導關中諸軍。他到達荊州時,正好是冬天河流水淺的時候,大船無法通行,只好住紮在方城。此時正好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魏文帝很擔心,不僅親自到河南城巡視,還增派軍隊給張郃,並問等他趕到,陳倉是否保得住?張郃知道諸葛亮的軍隊沒有太多糧食,不能久攻,於是回答:「不用等臣到,諸葛亮就先撤退;我用手指計算,諸葛亮的軍糧維持不了十天。」後來「屈指可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數量很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排除拒絕、摒棄不用。如:「排斥」、「同性相斥」。《漢書.卷六.武帝紀》:「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
聚精會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據《漢書.卷六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王褒》引)昔賢者之未遭遇也,圖事揆策則君不用其謀,陳見悃誠則上不然其信,進仕不得施效,斥逐又非其愆。是故伊尹勤於鼎俎,太公困於鼓刀,百里自鬻,甯子飯牛,離此患也。及其遇明君遭聖主也,運籌合上意,諫諍即見聽,進退得關其忠,任職得行其術,……故世平主聖,俊艾1>將自至,若堯、舜、禹、湯、文、武2>之君,獲稷3>、契4>、皋陶5>、伊尹6>、呂望7>,明明8>在朝,穆穆9>列布10>,聚精會神,相得益章11>。雖伯牙操遞鍾,逢門子彎烏號,猶未足以喻其意也。 〔注解〕 (1) 俊艾:賢德之人。艾,通「乂」,音|ˋ,才德出眾。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