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6.81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遺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人所遺留下來的親筆書札、文稿、字畫等。宋.梅堯臣〈同蔡君謨江鄰幾觀宋中道書畫〉詩:「鍾王真蹟尚可睹,歐褚遺墨非因模。」
不妄言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苟言笑」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曲禮上》為人子者,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食饗不為,祭祀不為尸。聽於無聲,視於無形。不登高,不臨深。不苟1>訾2>,不苟笑。 〔注解〕 (1) 苟:隨便。 (2) 訾:音ㄗˇ,詆毀。
新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剛結交的朋友。唐.戴叔倫〈感懷〉詩二首之一:「新交意雖密,中道生怨尤。」宋.劉子翬〈觀二劉題壁〉詩:「故山終勝他山好,新交不如舊交樂。」
北轅南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南轅北轍」之典源,提供參考。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1>欲攻邯鄲2>,季梁3>聞之,中道而反4>,衣焦不申5>,頭塵不去6>,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7>,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8>。』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9>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10>,舉欲信11>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12>,王之動愈數13>,而離王14>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注解〕 (1) 魏王:指戰國時魏國君王魏圉,生卒年不詳...
頓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停下來休息。《三國志.卷五九.吳書.吳主五子傳.孫登》:「登或射獵,當由徑道,常遠避良田,不踐苗稼,至所頓息,又擇空閒之地,其不欲煩民如此。」
2.突然停止。《三國演義》第二回:「但見空中紙人草馬,紛紛墜地,風雷頓息,砂石不飛。」
3.深深嘆息貌。明.馮夢龍《智囊補.卷二二.兵智部.趙臣》:「璋大驚,頓息曰:『今日非趙君,我族矣!』」
八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約西元二、三世紀佛教思想家龍樹所撰中論一書中,詮釋般若空義的綱領,即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八種。傳入中國後,成為三論宗重要學說之一。也稱為「八不中道」。
篋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棄置箱中的扇子。語本《文選.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圓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後用以比喻失寵的婦人。明.瞿佑《剪燈新話.秋香亭記》:「使篋扇懷恩,綈袍戀德。」
荊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柴火。唐.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詩:「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割恩斷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捨棄恩德,斷絕道義。《三國演義》第二六回:「自桃園締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違,割恩斷義?」
衝口而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經思考,一下子說出來。明.袁中道〈李溫陵傳〉:「滑稽排調,衝口而發,既能解頤,亦可刺骨。」也作「衝口而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