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72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篋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竹編的箱子。《文選.班婕妤.怨歌行》:「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晉書.卷六七.溫嶠傳》:「與臣書別,臣藏之篋笥,時時省視。」
應手從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聲裴裴然。所以悲思怨慕者,非手,非竹,非絲,非桐。得之心,符之手;得之手,符之物。人之有道者,莫不中道
北轍南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南轅北轍」之典源,提供參考。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1>欲攻邯鄲2>,季梁3>聞之,中道而反4>,衣焦不申5>,頭塵不去6>,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7>,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8>。』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9>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10>,舉欲信11>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12>,王之動愈數13>,而離王14>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注解〕 (1) 魏王:指戰國時魏國君王魏圉,生卒年不詳...
蠢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蟲類蠕動的樣子。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一:「遣校尉陳勳漕句容中道破瑤,掘一黑物,……長數十丈,蠢蠢而動。」
朗然若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不宰。今汝飾知1>以驚愚,脩身以明汙2>,昭昭乎3>若揭4>日月而行也。汝得全而形軀,具而九竅,无中道夭於聾盲,跛蹇而比於人數,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子往矣!」 〔注解〕 (1) 飾知:裝作有智慧而弄巧欺人。飾,偽裝、假裝。知,音ㄓˋ,同「智」,智慧。 (2) 明汙:突顯他人的汙穢。 (3) 昭昭乎:明白顯著。 (4) 揭:高舉。 ◎2《莊子.山木》予嘗言不死之道。東海有鳥焉,其名曰意怠。其為鳥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飛,迫脅而棲;進不敢為前,退不敢為後;食不敢先嘗,必取其緒。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脩身以明汙,昭...
行尸走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叔本,東漢蜀郡繁人,生卒年不詳。少習《齊詩》,遊京師,教授十餘年。為郡功曹,辭以病免。後奔師喪,於中道病故。 (2) 負笈:背著書箱,比喻出外求學。笈,音ㄐ|ˊ,書箱。 (3) 尸:同「屍」,死人的軀體。
喪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滅亡、死亡。《書經.多士》:「弗弔旻天,大降喪于殷」句下漢.孔安國.傳:「殷道不至,故旻天下喪亡於殷。」《三國演義》第一○四回:「吾不幸中道喪亡,虛廢國家大事,得罪於天下。」
棄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士不得於時,或婦女為丈夫所棄。漢.劉向〈戰國策書錄〉:「孟子孫卿儒學之士,棄捐於世,而游說權謀之徒,見貴於俗。」《文選.班倢妤.怨歌行》:「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道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修道或得道的人。《三國演義》第九回:「忽見一道人,青袍白巾,手執長竿。」《西遊記》第二一回:「大聖直至門前,見一道人,項掛數珠,口中念佛。」
2.寺院裡的侍役。《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道人報與長老知道。長老將自己龕子,妝了可常,抬出山頂。」
有頭無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做事不能貫徹到底。《朱子語類.卷二九.論語.公冶長下》:「雖與聖賢中道不同,然畢竟是他做得一項事完全,與今學者有頭無尾底不同。」宋.無名氏〈踏青遊.識個人人〉詞:「到夢裡,驀然被人驚覺,夢也有頭無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