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74.20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沒頭官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頭緒、不明不白的官司。《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你卻與小娘子殺了人,拐了錢財,盜了婦女,同往他鄉,卻連累我地方鄰里打沒頭官司!」《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後來查出是我渡你的,我卻替你喫沒頭官司。」也作「沒頭腦官司」。
相關休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休戚相關」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國語.周語下》曾提到一段故事:孫周是晉襄公的曾孫,因為受到在位的晉厲公排擠,而避難到周王室,擔任單襄公的家臣。他當時雖然年紀輕,但卻為人忠厚,做事合於義理,即使遠走他鄉,對於晉國的一切仍然非常關心。聽到晉國有不好的消息,總是跟著感到悲傷;而聽到晉國有可喜的事情,心情也會跟著感到高興。單襄公看得出來孫周是個才德兼備的青年,前途光明無限,因此在病重的時候,叮嚀兒子單頃公說:「要好好善待晉國的公子,因為他雖然身處異鄉,但卻非常關心晉國的一切,不忘其本,自覺與晉國的榮辱安危互相關聯。現在的晉厲公是個昏君,將來孫周一定會回國去接任國君,繼承王位,所以你一定要...
羈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客他鄉所引起的愁緒。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行色一鞭催去馬,羈愁萬斛引新詩。」
異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異國或他鄉。《文選.李陵.答蘇武書》:「異方之樂,祇令人悲,增忉怛耳。」唐.杜甫〈陪鄭公秋晚北池臨眺〉詩:「異方初豔菊,故里亦高桐。」
千歡萬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為喜悅。明.無名氏《尋親記》第二九齣:「二十年沒了父親,今日見說爹在他鄉,孩兒千歡萬喜。」
毳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游牧民族居住的氈帳。《新唐書.卷二一六.吐蕃傳上》:「有城郭廬舍不肯處,聯毳帳以居,號大拂廬,容數百人。」明.徐復祚《紅梨記》第一四齣:「他那裡泣青山,投毳帳做了他鄉鬼。」也稱為「毳幕」。
趁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荒年時趕往有收成的地方謀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不想遇著荒歉之歲,六科未收,上司發下明文,著居民分房減口,往他鄉外府趁熟。」
異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他鄉異國的語言。《禮記.王制》:「禁異服,識異言。」
打沒頭官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生無辜的訴訟。《醒世恆言.卷三三.十五貫戲言成巧禍》:「你卻與小娘子殺了人,拐了錢財,盜了婦女,同住他鄉,卻連累我地方鄰里打沒頭官司!」
亡鄉失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落他鄉。如:「許多政治犯被放逐國外,過著亡鄉失土的流浪生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