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87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縱橫馳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處奔馳,毫無阻礙。多指作戰英勇無敵。如:「他縱橫馳騁,打了不少勝仗。」
單槍匹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單刀赴會、單人獨馬、孤家寡人、孤軍作戰
先聲奪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軘車:或指專用於屯守的兵車。軘,音ㄊㄨㄣˊ。 (2) 師:軍隊。 (3) 出陳:出兵排成作戰的陣式。陳,音ㄓㄣˋ,通「敶」(今作「陣」)。 (4) 薄:迫近;侵犯。 (5) 元戎:陷陣用的大型戰車。 (6) 啟行:開路。一說:突破敵軍的行陣。行,音ㄏㄤˊ。 (7) 先人:搶在敵人之先,發動攻擊。 (8) 奪人之心:奪敵戰鬥之心。 (9) 乘:侵陵、掩殺。 ◎2《左傳.文公七年》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晉,曰:「文公之入也,無衛,故有呂、郤之難。」乃多與之徒衛。穆嬴日抱大子以啼於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將焉寘此?」出朝,則抱以適趙氏,頓首於宣子,曰:「...
百聞不如一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聞不如一見」這句成語的意思是聽別人述說千百遍,不如親眼看一次來得真確。典源出自《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趙充國》。趙充國是武帝時破匈奴的大將軍。宣帝時羌人入侵邊疆,攻城奪地,殺害吏民。宣帝召集群臣計議,趙充國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帶兵抗敵。宣帝問他需要帶多少兵馬,趙充國說:「百聞不如一見。軍情在遙遠的地方是很難揣測的,我願意親自到西北邊境去看看,然後擬好作戰計畫,再向陛下報告。」趙充國到了邊境仔細考察後,擬定了駐兵屯守,整治邊境,分化羌人的策略,不久西北邊境終於安定。
幕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軍中為主官分析敵情、策定作戰計畫的參謀人員。
勝敗乃兵家常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勝戰敗,是作戰者經常遇到的事。比喻事情不可能總是成功的。多用以鼓勵人不要因一時的失敗而灰心失望。《水滸傳》第五五回:「吳用勸道:『哥哥休憂,勝敗乃兵家常事,何必掛心?別生良策,可破連環軍馬。』」清.洪昇《長生殿》第三齣:「我想勝敗乃兵家常事,臨陣偶然失利,情有可原。」也作「勝負乃兵家常事」。
人道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ce 參考資料註1:趙忠傑,《人道援助行動中軍事部門與非政府組織「夥伴關係」之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頁17。註2:江啟臣/著,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概論,2009年,頁169-170。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老成持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濞的軍隊開拔至梁孝王的藩國邊界,梁孝王派手下的兩員大將韓安國和張羽抵禦吳軍,兩人通力合作,張羽奮勇作戰,韓安國則謀策布劃,沉著應對,穩定軍心。使得吳軍一直無法越過梁國,向京城前進。最後朝廷派出軍隊,由太尉周亞夫領軍,平定了這場亂事。《史記》裡記載,由於張羽的力戰,韓安國的「持重」,才使得亂事無法擴大,得以迅速平定。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老成持重」,用來形容人成熟老練,處事沉著穩重。
大動干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干、戈,古代用以作戰的兩種兵器。大動干戈原指雙方交戰激烈,後多用來比喻行事大肆聲張、勞師動眾或大費手腳。如:「這部機器無多大毛病,你卻要拆掉重組,何必如此大動干戈呢?」
召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軍事上為作戰、補給、訓練、演習、輔助戰時勤務,以及點驗或校閱等的需要,而實行的常備兵預備役、補充兵預備役與國民兵役等之集中。我國兵役法第三十八條中將召集區分為動員召集、臨時召集、教育召集、勤務召集、點閱召集五種。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