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2.33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言簡意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辭簡練,意思完備。如:「先生這幾句話言簡意賅,真是令人服。」《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傳三.陳奐傳》:「奐嘗言大毛公詁訓傳言簡意賅,遂殫精竭慮,專攻毛傳。」
庸人自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2)舊唐書陸元方傳:「天下本自無事,祇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3)文韻府十七條引作「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故事唐朝時有位陸象先,其父親為武則天的宰相,由於自小受到家庭的薰陶,因此在青年期其做人做事就很有器度。在唐玄宗時期,先外放做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劍南道按察使。任職期間,他的司馬(負責長官軍事)韋抱貞向他說:「望明公稍行杖罰以立威名,不然,恐怕下面的人怠惰沒有畏懼。」陸象先說:「你的話作為當證人的理論是可以的,但何必要用嚴刑來樹立威風,損人利己呢?這樣做恐怕不是仁慈的人應該做的...
噤若寒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向您糾舉,使您賞罰得宜,英名遠揚,報知遇於萬一,實在不是我想多事啊!」太守聽了杜密的話,對杜密又敬又慚愧,就待杜密更好了。後來「噤若寒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敢說話。
明哲保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潔身自好,獨善其身反義:同流合汙,隨波逐流辨似: 明,音ㄇ|ㄥˊ,明智,通曉事理。不可寫作「名」。 「明哲保身」及「獨善其身」都有保全自己的意思。 「明哲保身」側重於「保身」,不使自己涉入危險的處境;「獨善其身」則側重於只顧自己好而不管他人。 明哲保身 獨善其身 辨似例句 ○ ㄨ 事情發生後,大家才對他先知卓見、~的智慧服不已。 ㄨ ○ 原本是一位熱心公益的人,現在竟然只求~,這簡直令人無法置信。
拋磚引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文獻上,和「拋磚引玉」這句成語相關的傳說,最有名的大概是唐代詩人常建和趙嘏的一段故事了。相傳常建很服趙嘏。有一次知道趙嘏要來到蘇州,心想趙嘏必然前去靈巖寺遊覽,於是先在寺裡牆壁題上:「館娃宮畔十年寺,水闊雲多客至稀。」這首詩他故意只寫兩句,留下後面兩句,就是希望趙嘏看了以後能補上。等趙嘏前來遊覽時,果然在這兩句詩後補了:「聞說春來倍惆悵,百花深處一僧歸。」意致高妙,確是好詩。後人認為常建就是在「拋磚引玉」,這個故事見載於《談徵.言部.拋磚引玉》。
明日黃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災。桓景如言照辦,果真平安無事,然其家之雞犬牛羊卻都暴斃而死。於是後人每到九月九日這一天就都會登高,戴茱萸,以及喝菊花酒。唐朝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裡就寫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宋朝的蘇軾更是在〈九日次韻王鞏〉一詩裡以錯過重陽節時令賞菊,就沒有興味可言,並進一步申述菊花漸漸枯萎,連戀花的蝶兒也要發愁了。典源又見宋.蘇軾〈南鄉子.霜降水痕收〉詞。內容則是表述蘇軾被貶到黃州後對於時不我予的感慨。後來「明日黃花」就用來比喻過時的事物。
狡兔三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三反:三次往返。 (7) 賫:音ㄐ|,帶著。 (8) 文車:繪有文彩的車。 (9) 服劍:劍。 (10) 不祥:不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香草。《楚辭.屈原.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賢兮,謂蕙若其不可。」唐.陸龜蒙〈美人〉詩:「猶欲悟君心,朝朝蘭若。」
恬不知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ù zhī xiū釋義︰猶「恬不知恥」。見「恬不知恥」條。 01.清.王韜《淞隱漫錄.卷五.馮伯》:「特不解當時婦女何以恬不知羞,豈真叔寶全無心肝者哉?」 參考詞語︰恬不知愧注音︰ㄊ|ㄢˊ ㄅㄨˋ ㄓ ㄎㄨㄟˋ漢語拼音︰tián bù zhī kuì釋義︰愧,羞恥。「恬不知愧」即「恬不知恥」。見「恬不知恥」條。 01.清.閻爾梅〈房琯論〉:「軍法:『大將失律者斬。』琯失律,宜斬;不斬而罷,已屬非法,尚恬不知愧,賓客盈門。」
前倨後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主張合縱政策,說服了齊、燕、趙、楚、韓、魏六個國家結為同盟,共同對付秦國,蘇秦因此擔任六國宰相,帶六國相印,也讓秦國因此不敢東侵。有一次蘇秦因公經過故鄉洛陽,蘇秦的父母在三十里外的路口迎接他,妻子更不敢正眼看他,嫂嫂也伏地叩拜。蘇秦看了,說:「嫂嫂,你為何從前的態度那麼傲慢,現在卻又那麼謙卑呢?」嫂嫂答道:「你現在做了大官,既尊貴,又有錢啊!」蘇秦嘆了口氣說:「哎!貧窮時父母都不把你當兒子看待,富貴時親友都畏懼你,難怪人們要看重權勢利祿了!」《戰國策》原文對蘇秦嫂嫂的描述是「何前倨而後卑」,《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作「何前倨而後恭」,後來就從這裡演變出「前倨後恭」的成語,用來比喻待人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