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重新建構_(reframing)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案描述的事件重新詮釋後,指出新的正向意義,是一種以新的視野來詮釋原有問題的一種諮商技術。重新建構的假設為當個體對原來的問題以新的眼光來解讀時,會改變個體對問題的意義,以及會產生新的觀點。 重新建構之功能1. 認知方面:重新建構的技巧可以幫助個人擴展眼光,發展對事情的不同看法,當個人思考變得比較多元時,就不容易鑽牛角尖,較能看到成功經驗與正面意義。2. 情緒方面:若用多元角度看待事物,比較不容易陷入負面情緒當中,重新建構技巧可以幫助個人感受到正面力量,較為安心。3. 行動方面:重新建構技巧能夠讓人思考較為彈性,發展出來的...
侵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一種自然現象。參見「侵蝕作用」條。如:「在地球科學中,為解釋河流侵蝕輪迴的過程,可先假設有一個新隆起、尚未受侵蝕的地面,稱為『原始地形面』。」
行為主義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主義取向(Behavioral approach)目錄1 主要論點2 操作制約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主要論點二十世紀前半期的學習理論可說是行為主義。行為取向的學習論主張個體的行為改變,可由刺激與反應的關係與以說明,並可藉實驗的方式驗證假設。行為取向的主要論點有帕瓦洛夫(I. Pavlov)的古典制約論,桑代克(E.L. Thorndike)的學習律,及史金納(B. FSkinner) 的操作制約論(Operant Conditioning)。 操作制約古典制約論探討刺激與反應非制約的聯結,也就是不經訓練,刺...
霍桑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就是當被受試者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效應,也就是當實驗組之受試者的行為是受到本身參與研究的知覺所影響,而非受到實驗處理所影響的現象,就被稱為霍桑效應。故在準實驗研究中,若結果非由研究者操弄所造成,而是受試者因為實驗的出現而產生的改變反應,即是霍桑效應。亦即研究進行時各種實驗處理對研究結果都有促進作用,受試者其實是對於新的實驗處理產生正向反應,即行為的改變是由於環境改變,由於實驗者的出現,非是由於實驗操弄所造成,這種假設性效果目前我們常稱之為「霍桑效應」。
三時估計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間我們稱之為「期望時間」。 期望時間 樂觀時間(Optimistic Time,簡稱To)此類型皆假設任何狀態皆為理想化的情況,例如假設工作內容中的影響條件皆為客觀,並不會產生主觀的意見;或者任何的情況也都非常順利且理想,並不會發生任何的突發狀況。而在此理想的條件下,所得之所需工作時間,即為樂觀時間。 悲觀時間(Pessimistic Time,簡稱Tp)相對於樂觀時間,此類型皆假設
行為功能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功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乃是假設幼兒之所以從事問題行為,其背後皆有目的。例如在教室內尖叫,可能要獲得(get)老師的注意,也可能因為教室的森度太高,而想逃避(escape)濕熱難耐得情境,所以利用尖叫來達成獲得或逃避的目地,因此幼兒賦予尖叫行為具有作用的功能。行為功能分析強調行為發生前的前置刺激(antecedent,A)以及行為(behavior,B)發生後利用該行為所達成的後果(consequence,C),如此A-B-C的連結關係極為教師行為介入前分析的重點。ADHD的兒童之所以無法控...
前導組織體教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較異同。統整調和:包括統整新知與舊知使和諧、促進自動而活躍的「接受學習」、評鑑所學新知。此步驟的假設是:「先前經由徹底區辨而習得的概念,才具有被長時間保留之可能。」因此,教師協助學生對學習內容的事實、概念及命題間的重要相似性與相異性進行比較。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前導組織體教學模式英文關鍵字:Advance Organizer 參考資料涂綺穗(1999)。談有效的前導組體。國教之友,51(1),58-65。陳嘉陽(2012)。教育概論(上冊),頁380-382。教甄策略研究中心。魏世台(1981)。奧素伯認知教學...
沉默螺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少數派的觀點。於是少數派的聲音越來越小,多數派的聲音越來越大,形成一種螺旋式上升的模式。目錄1 前提假設2 重要概念2.1 準統計官能(quasi-statistical organ )2.2 多數的無知(pluralistic ignorance)2.3 中堅分子(hard core)3 爭議和批評4 參考資料 前提假設 社會將用孤立的方式來威脅那些與大多數人不一致的人,對孤立的恐懼不可抗拒。 對孤立的恐懼導致個人在任何時候都會試圖評估意見氣候。...
錐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以介紹。 邊數所謂邊數即為底面的邊數x2,因為底面的邊算一次後,其展開後之三角形兩兩會在合併,因此假設有四個三角形即為八邊腰時,其組合後實質為四條腰,而此四條也意味著四個三角形,上述也提到幾邊形即為幾個三角形,因此側面與底面恰好邊長x2即為角錐的邊長數量。 面數與頂點數此兩者皆為底面邊長數+1,其面數的道理源自於側面的面數即為底邊多邊形的邊長數量,因此計算面數時只需將底面邊長數加上底面自己,即為角錐之面數。而頂點數有異曲同工之妙,底面的邊長數即意味著底面有幾個頂點,舉例而言四邊形即包含四個頂點,六邊形即包含六個頂點,依...
道德兩難問題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訂的法典),以及第六階段的普遍道德法則導向(尊重個人尊嚴和道德自律)。基本上,此法是以生活中真實或假設性故事所呈現兩難為內容,提供學生討論和選擇之用。教學程序為以下步驟:1.引起學生學習動機;2.呈現道德兩難的故事(用板書、講義、投影片、powerpoint方式);3.學生察覺兩難問題性質;4.學生寫下暫時性的理由;5.學生進行分組討論;6.各組提出分組報告並書寫理由;7.全班一齊討論,個人可改變當初所做的決定及理由;8.教師針對學生討論提出歸納,並提醒學生留意周遭道德事件。這種教學方法揚棄了過去單向灌輸,鼓勵學生獨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