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蓋聶(Gagne)的學習條件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蓋聶(Gagne)係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他的學習條件論,其理論大要如下:1. 基本假設—發展是學習累進效果所成,學習並非單一歷程而且各歷程間彼此並不能互相涵蓋或者融合為一。2. 學習是把來自外在環境之刺激轉化為新能力,所需之數個訊息處理階段。3. 教學目標分類論:一九七七年在其所著學習條件書中將教學目標(教學結果)分為五大類(1) 心智技能。(2) 認知策略。(3) 語文知識。(4) 動作技能。(5) 態度。4. 學習條件論的摘要(1) 基本假設
概念獲得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料的提供和概念的確認1.老師成對地呈現分類的實例。2.學生比較正例和反例的屬性。3.學生產生和試驗假設。4.學生根據必要的屬性,描述定義。(二)概念獲得的測試學生確認額外的、未分類的例子是「是」或「否」。老師確認假設、概念名稱,並再次根據必要的屬性敘述定義。學生產生自己的例子。(三)思考策略的分析學生描述思考過程學生討論假設和屬性在辨識概念中所扮演的角色。學生討論所出現的<...
退化作用(Regress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耍賴,便容易獲得他人的原諒;而長大過程中,我們透過學習瞭解負擔責任,以理性與思考解決問題的重要。但假設某天,突如其來地犯下大錯或遭遇挫折及情緒打擊時,一時之間不知作如是好,此時,個體會放棄已經學得的技巧(理性溝通),沈睡在潛意識裡的幼年行為便再度復萌,而恢復使用較幼稚形式(耍賴、哭鬧)。通常可能會出現小孩子般生氣、哭鬧、耍賴或撒嬌等行為及態度,逃避現實。這是典型的退行作用。 應用與舉例譬如一個成年人,當遇到困難無法對付時,便覺得自己身上的"病"加重了,需要休息,以此來退回到兒童時期被人照顧的生活中去,這就是無意識地使用...
訪問調查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在本質上較符合科學要求,可依據研究結果建立科學上的概括原則;就其適用之順序,與適合研究前期以建立假設之非結構性訪問,具相輔相成之作用。 半結構性訪問(Semistructured Interview)訪問者最初向受訪者發問一系列結構性問題,然後為做深入探究,採開放式問題,希望獲得更完整之資料。半結構性訪問之優點,乃在具備合理客觀性,並允許受訪者充分反映己見,故在教育領域格外適用,可獲得較有價值之資料,當然為避免訪問者之偏見與真正能探求重要觀點,訪問者宜接受更多訓練,以以習得訪問所需之高度技巧。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訪問...
問題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依學科分類3.依研究人數分類 解決方法1."演繹法"步驟:(1)提出問題(2)分析問題(3)提出假設(4)選擇假設(5)驗證假設2."歸納法"步驟:(1)提出問題(2)分析問題(3)蒐集資料(4)整理資料(5)總括結論 注意事項1.此教學法之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善於運司及解決問題之能力;不重視知識和課文之記憶與背誦。故教學時,教師必須慎重選擇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想。2....
史金納(Skinner)的操作制約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注視反應而變成內在刺激) →R2(幼兒口語說出聲音)。至於,史金納理論摘要可以歸納如下:1. 假設—行為改變是環境的條件與事件之函數。2. 學習---以反應頻率之增加來界定的行為改變。3. 學習要素—區辨刺激—反應—增強刺激。4. 複雜學習之教學設計—刺激—反應—增強序列的設計,用來發展複查的反應。5. 教學設計之主題課題—刺激控制的變遷;增強之適切性與時機之當握;避免運用懲罰。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社會科、史金納英文關鍵字:Social Studies、Skinner 參考資料陳國彥博士著。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民國...
脈絡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脈絡效應(contextual effect)我們對於物體的知覺會收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此稱為脈絡效應。脈絡效應是無所不在的,在各種不種程度的心理都有其作用,只要比單一的點的刺激來的稍為複雜一些(例如兩點刺激),多出來的B點刺激就會對A產生影響,也就是形成脈絡。假設,B點跟A點距離很近,但是人們會判斷比實際距離更近(吸引),如果B點跟A點距離很遠,人們會判斷比實際距離更遠(排開)。 天空有雲的月夜,雲向右而月亮不動,但我們會看成月亮向右移動 在廚房的場景找麵包,會比在書店找容易 我們所感知到的各種顏色,其色彩外貌都會受到...
投射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反應,從而分析探索受試者隱而不顯的人格特質。心理學家對投射技術的功用持有一種假設,認為受試者面對曖昧刺激情境時,因為不受明確題意的限制,反而容易自由反應,在不知不覺中將內心隱藏的情感、態度、需要、價值、情緒、動機或是問題投射在反應之中。一般常用的投射技術有聯想技術、完成技術、編造技術和表現技術。 技術 聯想技術(association technique)是提供受社者一些圖畫、墨漬圖、單字或詞語等刺激物,然後請受社者將看到、想到或是感覺到的說出來。包括羅夏克墨漬測驗和文字聯想測驗都是這類技術。 完...
行為治療法(behavior_therap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行為治療法之簡介1.1 基本特徵與假設1.2 治療技術2 關鍵字3 參考資料 行為治療法之簡介1. 行為取向發展源於1950和1960年代早期,運用古典制約、操作制約來治療各種行為問題,代表人物為Skinner、Bandura。行為治療目前的趨勢是發展一些方法,給予個案實際的控制力量,並以此擴展他們的自由範圍。治療目標在於提升人們的技巧,使人們有更多地反應選項,進而獲得更多自由和更多選擇的可能性。行為治療的優點有客觀量化、治療目標明確具體、重視科學研究、採用多樣技術。2. 行為治療適合應用於個案可觀察的行為、當前...
重新建構_(reframing)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案描述的事件重新詮釋後,指出新的正向意義,是一種以新的視野來詮釋原有問題的一種諮商技術。重新建構的假設為當個體對原來的問題以新的眼光來解讀時,會改變個體對問題的意義,以及會產生新的觀點。 重新建構之功能1. 認知方面:重新建構的技巧可以幫助個人擴展眼光,發展對事情的不同看法,當個人思考變得比較多元時,就不容易鑽牛角尖,較能看到成功經驗與正面意義。2. 情緒方面:若用多元角度看待事物,比較不容易陷入負面情緒當中,重新建構技巧可以幫助個人感受到正面力量,較為安心。3. 行動方面:重新建構技巧能夠讓人思考較為彈性,發展出來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