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87.3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高壁深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防禦堅固。唐.杜牧〈上李司徒相公論用兵書〉:「若以萬人為壘,下窒其口,高壁深塹,勿與之戰。」也作「高壘深溝」。
刮眼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刮目相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刮目相看」原作「刮目相待」,指將眼前舊有的認識刮除,重新看待。三國時吳將呂蒙,小時候因為生活困苦,沒有讀過什麼書,以致有些官員認為他沒有學識而看輕他。有一天,吳國君主孫權勸呂蒙和蔣欽,要他們趁著年輕多看史書和兵書充實學識,呂蒙起先推說軍務煩忙沒有時間,孫權就舉自己、漢光武帝及曹操的例子來勉勵他。於是他開始發奮學習,到後來看過的書籍,甚至比一般儒生還多。吳國另一位將軍魯肅在代理周瑜的職務期間,有次巡視呂蒙駐守的營區,本來魯肅也有一點輕視呂蒙,但卻在議論事情時說不過他,於是拍著呂蒙的背說:「我一直以為你只會帶兵,沒想到你學識這麼淵博,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學...
漢書藝文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十志之一。是班固按劉歆所撰之《七略》編定。分六藝、諸子、詩賦、兵書、術數、方技六略,共收書三十八種,五百九十六家,一萬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每略有總序,每家之後有小序,為我國最早的目錄學文獻。簡稱為「漢志」。
老死溝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饑歲荒年,老弱而死者,被棄屍於荒郊野外,不得安葬。典出《孟子.公孫丑下》。形容年老而死無葬身之地。宋.蘇軾〈代張方平諫用兵書〉:「上以安二宮朝夕之養,下以濟四方億兆之命,則臣雖老死溝壑,瞑目於地下矣!」
司馬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書名。戰國時齊威王命諸臣集古代兵法而成的一部兵書,一卷。因附司馬穰苴所著的兵法,故稱為「司馬法」。
鏖兵赤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時代的赤壁之戰。比喻艱苦作戰,獲取勝利。參見「赤壁鏖兵」條。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一折:「幼習兵書苦用功,鏖兵赤壁顯威風,曹劉豈是無雄將,只俺周郎名振大江東。」
佈陣安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布置作戰陣勢、駐紮軍營。指進行戰備防衛工事。《西遊記》第二九回:「習學兵書武略,止可佈陣安營,保國家無侵陵之患。」
出奇取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出奇制勝」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孫武,春秋齊國人,字長卿,生卒年不詳,是當時有名的兵法家。著有《孫子》一書,共十三篇,亦稱為《孫子兵法》,是一部重要的古代兵書。主要內容在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方式,為歷代談論軍事作戰典籍之祖,被推崇為「兵經」。「出奇制勝」是從《孫子.勢篇》而來,內容大意是說,凡是懂得靈活運用戰術的人,在兩軍交戰時,都是一邊正面和與敵人交鋒,一邊出奇兵襲擊敵人,以取得最後的勝利。所以善於出奇兵、靈活運用戰術的人,他的計謀,就像天地那樣變化無窮,像江河那般日夜滔滔不停地流著,永不止竭;亦如日月的交替、四時的更迭,循環不已。聲樂不過是宮、商、角、徵、羽五聲,顏...
掃地無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數摧毀,蕩然無存。南朝梁.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衣冠禮樂,掃地無餘。」宋.蘇軾〈代張方平諫用兵書〉:「數年以來,公私窘乏,內府累世之積,掃地無餘。」
三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相傳為黃石公所撰,圯上老人授以張良之兵書,今本凡三卷,乃後人依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