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寬容。《書經.洛誥》:「彼裕我民,無遠用戾。」宋.蘇軾〈代張方平諫用兵書〉:「太宗仁聖寬厚,克己裕人,幾至刑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間隙、空隙。《管子.制分》:「故凡用兵書,攻堅則軔,乘瑕則神。」《西遊記》第五五回:「行者自門瑕處鑽將進去。」
出奇制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孫武,春秋齊國人,字長卿,生卒年不詳,是當時有名的兵法家。著有《孫子》一書,共十三篇,亦稱為《孫子兵法》,是一部重要的古代兵書。主要內容在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方式,為歷代談論軍事作戰典籍之祖,被推崇為「兵經」。「出奇制勝」是從《孫子.勢篇》而來,內容大意是說,凡是懂得靈活運用戰術的人,在兩軍交戰時,都是一邊正面和與敵人交鋒,一邊出奇兵襲擊敵人,以取得最後的勝利。所以善於出奇兵、靈活運用戰術的人,他的計謀,就像天地那樣變化無窮,像江河那般日夜滔滔不停地流著,永不止竭;亦如日月的交替、四時的更迭,循環不已。聲樂不過是宮、商、角、徵、羽五聲,顏色不過是青、赤、黃、白、黑五色,滋味不過是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能出眾,很有本事的樣子。元.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三折:「我做大將甚是標,兵書戰策不曾學,聽的廝殺推害病,正是買賣歸來汗未消。」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二折:「我做廚子實是標,偏能蒸作快烹炰。」
易如反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水滸全傳》第七六回:「樞相素讀兵書,深知韜略。勦擒此寇,易如反掌。」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史公曰」以下的引言。取《禮記》《樂記》來代替正文 史記卷二十五 律書 第三一說己佚,張晏謂篇名「兵書」 史記卷二十六 歷書 第四 史記卷二十七 天官書 第五 史記卷二十八 封禪書 第六 史記卷二十九 河渠書 第七 史記卷三十 平准書 第八 世家 史記卷三十一 吳國|吳太伯世家 第一-吳國 史記卷三十二 齊國|齊太公世家 第二-齊國 史記卷三十三 魯國|魯周公世家 第三-魯國 史記卷三十四 燕國|燕召公世家 第四-燕國 史記卷三十五 管國|管蔡國|蔡世家 第五-管國 史記卷三十六 陳國|陳杞國|杞世家 第六-陳國 ...
先聲奪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華氏父子圍困了,華豋一聽說此事,便向吳國借兵前來解救。當時齊國的大夫烏枝鳴率軍助宋,宋大夫濮說:「兵書上記載:『要先事於人,必須奪其心志 ;要後事勝人,必須待其衰竭。』現在吳軍剛到,我們應該趁他們兵疲馬倦、一切尚未安置妥當時,攻其不備啊!」烏枝鳴很贊同他的話,果然搶了先機,在鴻口把吳師打敗了。 補充相似詞:先發制人 實例我們一定要用強大的氣勢先聲奪人,把對方擊倒, 打個漂亮的一仗。 參考資料文化課教材(高級):先聲奪人(成語故事)
文韜武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韜、武略指古代的六韜、三略二種兵書。文韜武略指用兵的策略。元.李文蔚《蔣神靈應.楔子》:「威鎮家邦四海清,文韜武略顯英雄。」《水滸傳》第四七回:「你便有文韜武略,怎逃出地網天羅?」也作「文韜武韜」。
知難而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難而退」原是古代兵書中的一個術語,意思是:作戰時應隨機應變,遇形勢不利就先行退兵。在《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及《左傳.宣公十二年》中都引錄了這個術語。春秋時代,晉、楚為最兩個最大的國家,彼此都無不想擊敗對方以爭奪霸權,常藉其他小國之名向對方開戰。根據《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記載,楚成王出兵包圍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援,晉文公於是準備向楚國開戰。楚成王得知這個消息,便立刻命令軍隊撤離,他說:「千萬不要和晉國軍隊交戰!晉文公重耳登基前在外流亡十九年,嚐盡各種艱難險阻,也詳知民情。而今上天賜予天命,我們怎麼能以人力違逆天意呢?《軍志》裡說:『如果對方是適當的人選,就應該退兵。』又說:『知道形勢不利就應先...
堂堂正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孫子》一書為春秋孫武所撰,為古代兵書之一,內容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方式,為歷代兵書之祖。〈軍爭〉一篇從「治氣」、「治心」、「治力」、「治變」等幾個角度談作戰方法:所謂「治氣」,指選擇時機,在敵軍期待歸返,最為鬆懈時發動攻擊;所謂「治心」,指在敵方軍心渙散、不安時發動攻擊;所謂「治力」,指避免長途遠征,休養生息以迎戰疲憊不堪的敵軍;所謂「治變」,則指當敵軍軍容整齊壯盛時,應避其鋒芒。其中對於「治變」一項,孫文原云:「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處「陳」同「陣」,是陣容的意思。「正正之旗」、「堂堂之陳」就是用來形容嚴整壯盛的軍容。後來「堂堂正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如宋.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