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3.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任重致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負重致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負重」是指背負重物或擔負重任。「致遠」則是指到達遠方。此語見用於《六韜》。六韜,指文、龍、虎、豹、犬、韜。相傳為姜太公望所撰,為古兵書。在《六韜.卷六.犬韜.練士》中,周武王問太公如何選擇士兵,太公回答,挑選士兵,應該按照不同人才的類型來加以選擇,分成各種不同的隊伍。其中「能負重致遠者」,也就是能夠背負重物到達遠處的士兵,應該集中為一隊。這是軍隊中所必須熟悉的道理,不可以不明察。後來「負重致遠」用來比喻能夠擔負重責大任。
如虎生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虎添翼」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如虎添翼」意指本就兇猛威武的老虎,若添上了翅膀,將變得更加神勇無敵,此語見於諸葛亮所撰著的兵書《將苑》。《將苑》一書,內容主要論述用兵領將的謀略與技巧,〈兵權〉為其首篇,主要談論將領掌握兵權的重要性。所謂兵權,就是將帥統率三軍的實際權力。軍隊中的將領若能執管兵權,掌握操控軍隊的威勢,如此統兵馭將,將如猛虎插上雙翅,可以翱翔於天下各方,無論遇到什麼狀況,都能靈活而充裕地因應。反之,則如魚、龍離開了江海湖泊,再也無法遨遊嬉戲於浪濤之上。諸葛亮文中以「譬如猛虎,加之羽翼」比喻將帥掌有兵權,能依自己的意志指揮軍隊,使軍力發揮到極限,使戰力更加強盛。後來「如...
用兵如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善於指揮作戰。《三國演義》第一八回:「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也。」《孤本元明雜劇.暗度陳倉.第四折》:「看了元帥這等用兵如神,足智多謀,元帥幼時間,怎生操習這等兵書戰策?」
逸以待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逸待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以逸待勞」原作「以佚待勞」。《孫子》一書為春秋孫武所撰,共十三篇,為古代兵書之一,內容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方式,為歷代兵書之祖。〈軍爭〉一篇中由「治氣」、「治心」、「治力」、「治變」等多方面談作戰方法。先就「治氣」來說,軍隊的士氣在初期最為旺盛,接下來就會逐漸怠惰,久了以後思歸之心殷切,軍心渙散。善用兵的人就會避開初期的銳氣,而選擇這個時機發動攻擊,這是「治氣」。以整治自己的心,料敵機先,來等待敵軍的撓亂不安;以鎮靜自己的心,方寸不亂,來對付敵軍的喧鬧囂雜,這是「治心」。就近等待遠來之敵,以安逸等待疲憊之軍,以飽食等待飢渴之眾,這是「治...
紙上譚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紙上談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趙奢》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從小熟讀兵書,說起用兵的方法有條有理,自覺天下人都無法超越他。有一次,與父親談論起作戰之道時,連父親也都駁不倒他。可是趙奢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值得稱頌嘉許的事,並且告訴妻子說:「作戰是一件攸關生命安危的事,而趙括卻看得太容易了,將來趙王沒有用他當將軍就罷了,如果起用他,那麼讓趙國大敗的一定就是趙括。」後來,秦國出兵攻打趙國,當時趙奢已經去世,相國藺相如又病重無法輔政,只剩大將軍廉頗獨撐大局。廉頗治軍有方,深謀遠慮,他見秦軍強大,不能硬拚,於是下令堅守營壘,不理秦軍百般挑戰,使秦兵久...
以逸擊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逸待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以逸待勞」原作「以佚待勞」。《孫子》一書為春秋孫武所撰,共十三篇,為古代兵書之一,內容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方式,為歷代兵書之祖。〈軍爭〉一篇中由「治氣」、「治心」、「治力」、「治變」等多方面談作戰方法。先就「治氣」來說,軍隊的士氣在初期最為旺盛,接下來就會逐漸怠惰,久了以後思歸之心殷切,軍心渙散。善用兵的人就會避開初期的銳氣,而選擇這個時機發動攻擊,這是「治氣」。以整治自己的心,料敵機先,來等待敵軍的撓亂不安;以鎮靜自己的心,方寸不亂,來對付敵軍的喧鬧囂雜,這是「治心」。就近等待遠來之敵,以安逸等待疲憊之軍,以飽食等待飢渴之眾,這是「治...
四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時荀勗作新簿,將群書分類為四部:甲部,記六藝、小學;乙部為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數;丙部有史記、舊事、皇覽簿、雜事;丁部有詩賦、圖讚、汲冢書。見《隋書.卷三二.經籍志一》。唐玄宗於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見《舊唐書.卷四六.經籍志上》。後分類群書多沿唐例,以經、史、子、集為四部。
兵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兵書。唐.岑參〈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詩:「夫子佐戎幕,其鋒利如霜。中歲學兵符,不能守文章。」
百出不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派主要代表和集大成者,與當時的理學相抗衡,並對古人及古書作大膽之譏評。他在〈兵權〉一文中談到,以往的兵書多是在講述隊伍陣仗、攻守進退、紀律號令等用兵的方法,但真正到了戰場,並不一定受用,還是要靠智慧才能取勝。而直到《孫子兵法》這本書才真正觸及到用兵的智慧。書中所述的兵法包羅萬象,「百出不窮」,可因應各種戰況,而基本的原則就是「詐」,即是「欺敵」。後來「層出不窮」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接連出現,沒有止盡。出現「層出不窮」的書證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二回:「我道:『這科場的防範,總算嚴密的了。然而內中的毛病,我看總不能免。』繼之道:『豈但不能免,並且千奇百怪的毛病,層出不窮!』」
待勞以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逸待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以逸待勞」原作「以佚待勞」。《孫子》一書為春秋孫武所撰,共十三篇,為古代兵書之一,內容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方式,為歷代兵書之祖。〈軍爭〉一篇中由「治氣」、「治心」、「治力」、「治變」等多方面談作戰方法。先就「治氣」來說,軍隊的士氣在初期最為旺盛,接下來就會逐漸怠惰,久了以後思歸之心殷切,軍心渙散。善用兵的人就會避開初期的銳氣,而選擇這個時機發動攻擊,這是「治氣」。以整治自己的心,料敵機先,來等待敵軍的撓亂不安;以鎮靜自己的心,方寸不亂,來對付敵軍的喧鬧囂雜,這是「治心」。就近等待遠來之敵,以安逸等待疲憊之軍,以飽食等待飢渴之眾,這是「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