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先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先人的功業。《書經.冏命》:「繩愆糾謬,格其非心,俾克紹先烈。」
文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功業、道德。《書經.堯典》:「放勛欽明,文思安安。」後常用以稱頌帝王。
霸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群雄並立中稱霸的功業。《史記.卷一一○.匈奴傳》:「晉文公初立,欲修霸業,乃興師伐逐戎翟,誅子帶,迎內周襄王,居于雒邑。」《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也作「伯業」。
高節清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越殷自周,紹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成「高風亮節」,用來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氣節堅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為殷商時代所建之小國。《廣韻.平聲.微韻》:「郼,殷國名也。」《呂氏春秋.審分覽.慎勢》:「湯其無郼,武其無岐,賢雖十全,不能成功。」漢.高誘.注:「郼、岐,湯、武之本國,假令無之,賢雖十倍,不能以成功業。」
饑不擇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飢不擇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齊人公孫丑是孟子弟子,他曾經問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齊國大權,可以建立像管仲、晏嬰那樣的功業嗎?」孟子不願意被拿來和管仲相比,認為幫助齊國統一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現今的齊國不但國土廣大,而且人民眾多,但因為欠缺一個能以王道治理天下的聖明君主,使得長久處在暴政之中的人民,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的人一樣急切,所以若是齊國在此時施行仁政,和古代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飢不擇食」這句成語,就從「飢者易為食」演變而出,用來指飢餓的人不選擇食物。亦用來比喻急需時不暇選擇。
徐步當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鄉野的『匹夫』而已,怎麼可以跟君王比?」顏斶又反駁說:「當然不是!古代聖王都是有賢士的幫助才能建立功業,就是因為他們能尊重士人,不恥下問,諸侯還用『孤』、『寡』等自稱,表示自己得不到臣民愛戴。之所以被稱為明主,就是因為他們明白士人的尊貴,能夠禮賢下士。」齊宣王聽了他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便表示要請他當國師,讓他以後每天有美食可享用、有華車可以乘坐,連妻子都有漂亮的衣服穿,榮華富貴享用不盡。  但是,顏斶卻推辭了,寧願回歸鄉里,過平淡的生活,並說自己可以「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意思就是沒有肉吃的話,就把吃飯時間挪晚,等餓一點再吃,吃起飯來就會更香,當作是吃肉;沒有車子坐,就悠閒安穩地走路,...
攀龍附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依附英主以建立功業。也作「攀龍附鳳」。
崇德報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賞有德行、有功業的人。《書經.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唐.楊烱〈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考於周典,崇德報功;稽於春秋,策勛命爵。」
爝火微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卑微渺小。如:「和古聖先賢的功業相比,個人的成就不過是爝火微光,難望項背。」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