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百發穿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百步穿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蘇厲是戰國謀士。有一次,他聽說秦國大將白起即將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就對周王說:「白起曾經打敗了韓、魏、趙等國,並且殺害魏國將領,攻占了許多土地。現在他又要出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攻下,周王室就會面臨危險,您應該想辦法阻止。」於是建議周王派人前往秦國去對白起說:「以前楚國有一個名叫養由基的人,善於射箭。在距離柳樹一百步的地方射擊,射出一百支箭,每一箭都能射中柳葉,一旁觀看的人都誇讚射得很好。但是有一個路過的人,卻說:『的確射得很好,但是可以再教導他射箭的方法。』養由基聽了,就說:『大家都說我射得很好,你卻說可以教導我,那你為何不代替我射那柳葉呢?』那...
喘月吳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吳牛喘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水牛原產於長江、淮水流域一帶,生性怕熱,所以夏天時喜歡泡在水中或待在樹蔭下休息。因為太陽的熱力實在太過強烈,水牛深受其苦,因此有時在晚上看見月亮,誤以為是太陽已經出來,氣溫又要升高,而被嚇得氣喘吁吁。所以在漢代應劭的《風俗演義.佚文》中便有「吳牛望月則喘」之語。後來「吳牛喘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見到曾受其害的類似事物而過分害怕驚懼。也用來形容天氣酷熱。在《世說新語》中有一個關於「吳牛喘月」的故事。晉武帝的臣子滿奮很怕冷,有一次他看到琉璃窗外頭的寒冷景象,即使知道琉璃窗很厚實,不會透風,仍不由得打起寒顫。武帝看到了就笑他,滿奮便很不好...
令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稱別人的女兒。《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小婿蒙令愛慶娘不棄,一時間結了私盟。」《儒林外史》第六回:「不想一見如故,就留著住了幾個月,又要同我結親,再三把他第二個令愛許與二小兒了。」也作「令嬡」、「令媛」。
錦上鋪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察,可以發現至少在宋代時這個成語便已被使用,如黃庭堅的〈了了菴頌〉:「方廣菴名了了,了了更著菴遮。又要涪翁作頌,且圖錦上添花。」涪翁,即黃庭堅本人,因為他曾謫居涪州,所以自號涪翁。「了了菴」落成時,請來黃庭堅作頌詞,他於是作出「且圖錦上添花」這樣的句子,以「錦」比喻新落成的菴,以「花」比喻自己的頌詞,「花」固然是美的,但真正值得稱頌的是菴本身的完美,作此頌詞不過是使好上加好。「錦上添花 」就是用來比喻美上加美,喜上加喜。在後起的章回小說中,這個成語常常被使用,如《水滸傳》第一九回描述晁蓋、吳用投奔梁山時的情形,其中提到林沖的一段話:「今日山寨,天幸得眾多豪傑到此,相扶相助,似錦上添花,如旱苗...
定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約定下來。《紅樓夢》第六七回:「寶哥哥不是給姐姐來道謝,竟又要定下明年的東西來了。」
勞燕西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飛伯勞歌〉或成於齊、梁之前,不知其作者及確實年代。伯勞和燕子都是夏侯鳥,主要分布於日本、韓國、大陸地區東北等地。每年七夕過後,北方天氣開始轉涼,食物短缺,牠們就會遷徙到南方的浙江沿海、臺灣、菲律賓及南洋群島避冬,兩者分布的範圍大致相同,但古代住在華北平原一帶的人,只有在七夕之後的一個多月內,才會看到大量的伯勞和燕子同時飛來。所以他們覺得伯勞跟燕子就像織女跟牛郎一樣,一整年難得見面一次,好不容易碰面了,馬上又要各自南飛。後來「勞燕分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別離,多用於夫妻、情人之間。
抖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受涼。《紅樓夢》第九七回:「姑娘的身上不大好,起來又要抖摟著了。」
爺羹娘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受父母照顧、呵護。《孤本元明雜劇.漁樵閑話.第三折》:「那個是欺家的潑面東西,見成吃著爺羹娘飯,又要偷家裡財物,是也不是?」也作「爺飯娘羹」。
顧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顧念,保全。《文明小史》第四二回:「第二天又回了制臺,制臺又要顧全康太尊的面子。」
跑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奔波。《儒林外史》第五四回:「明早是必留下,不要又要我們跑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