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骨騰肉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1.形容迅速奔馳的樣子。漢.趙曄《吳越春秋.卷四.闔閭內傳》:「筋骨果勁,萬人莫當。走追奔獸,手接飛鳥,骨騰肉飛,拊膝數百里。」《東周列國志》第七四回:「慶忌骨騰肉飛,走踰奔馬,矯捷如神,萬夫莫當,子恐非其敵也。」
否極泰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否極泰來」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趙曄《吳越春秋.句踐入臣外傳》越王曰:「任人者不辱身,自用者危其國。大夫皆前圖未然之端,傾敵破讎,坐招泰山之福。今寡人守窮若斯,而云湯、文困厄,後必霸,何言之違禮儀!夫君子爭寸陰而棄珠玉。今寡人冀得免於軍旅之憂而復反。……何大夫之言,不合於寡人之意!」於是大夫種、范蠡曰:「聞古人曰:『居不幽,志不廣;形不愁,思不遠。』聖王賢主,皆遇困厄之難,蒙不救之恥。身拘而名尊,軀辱而聲榮,處卑而不以為惡,居危而不以為薄。五帝德厚,而(無)窮厄之恨,然尚有泛濫之憂。三守暴因之辱,不離三獄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為隸1>,演《易》2>作卦,天道祐之。時過於期,否終...
虎卑勢,狸卑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虎做卑下的姿勢,準備襲擊;貍彎屈身子,準備攫取東西。語本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夫虎之卑勢,將以有擊也;貍之卑身,將求所取也。」比喻養精蓄銳,準備襲擊。
遺風餘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人所留下的美好教化與功業。《漢書.卷二二.禮樂志》:「夫樂本情性,浹肌膚而臧骨髓,雖經乎千載,其遺風餘烈尚猶不絕。」宋.蘇軾〈六一泉銘〉:「嘗試與子登孤山而望吳越,歌山中之樂而飲此水,則公之遺風餘烈,亦或見於斯泉也。」也作「遺芳餘烈」。
閼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壅塞。漢.趙曄《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帝堯之時,遭洪水滔滔天下沉漬,九州閼塞,四瀆壅閉。」
稽顙肉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稽顙,古代一種跪拜禮,屈膝跪拜,以額觸地;肉袒,脫去上衣,裸露上身。「稽顙肉袒」指古代祭祀或謝罪時,表示虔敬。漢.趙曄《吳越春秋.卷六.勾踐伐吳外傳》:「越軍壞敗,松陵卻退,兵士僵斃,人眾分解,莫能救止。范蠡、文種乃稽顙肉袒,拜謝子胥,願乞假道。」
無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儀容不加修飾。《孝經.喪親章》:「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夫人去笄側席而坐,安心無容,三月不掃。」
禁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方士用符咒禁制邪祟,禳除災害的方術。《抱朴子.內篇.至理》:「吳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驗。」《舊五代史.卷二九.唐書.莊宗本紀三》:「或言能吐火焚舟,或言能禁咒兵刃,悉命試之,無驗。」
恐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惶恐懼怕。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陣兵未濟秦師降,諸侯怖懼皆恐惶。」清.顧炎武〈十廟〉詩:「朔望及雩祈,頓首誠恐惶。」
風過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秋風過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記載,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諸樊、餘祭、餘昧和季札,以四子季札最賢能,於是他想將王位傳給季札,但季札不接受。吳王壽夢死後由諸樊代理國政,一年後,諸樊要季札遵照壽夢遺命即位,但季札舉了子臧為了成全成王,拒不接受王位逃亡宋國的例子,表明自己的心意,諸樊只好將延陵封給季札。諸樊死後餘祭即位,餘祭又傳位餘昧,餘昧在位四年,死前想將王位傳給季札,但他仍不接受,說:「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意思是,富貴對我來說,就像秋風從耳邊吹過,一點也不在意,表明他不戀棧王位的心意。後來「秋風過耳」被用來比喻漠不關心、毫不在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